景亞琴
摘要: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教育教學當中,美術課程的地位沒有得到明顯體現,美術課程發揮的教育作用也為得到挖掘滲透。但在新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下,美術老師要讓同學們的藝術潛質得到充分發展,體會美術課程學習的特點,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審美品質以及文化藝術精神,讓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審美觀以及價值觀。提高學生自身美術學科素養。本文以新素質教育理念為出發點,探究初中美術多元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多元化教學;培養策略
初中美術課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積極創新課堂教學理念,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手段,激發初中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興趣,引導同學們感受美術知識的魅力,享受美術帶來的學習樂趣,發揮課程教育教學的整體作用,促進初中時期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拓展課前導入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前導入環節是老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順利導入能夠幫助授課老師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從而為良好開展課程教學奠定堅實基礎,是高效高質課程教學的重要保障。課前導入要采取多樣化課程導入形式,吸引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猜謎語能夠增強美術課程的教學課堂充滿趣味性,激發初中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增強初中生對描繪圖形的理解和認識,還可以幫助他們進行范畫的賞析,鼓勵同學們說出自己的體會,增強初中生對美術作品當中的造型和構圖的感知能力。有效的教學導入可以成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其學習思維。同學們在正式開始學習式就已經積極踴躍,提升學習質量。比如,在進行《身邊的物品》一課的課程教學過程中,美術老師課提前備好實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還好玩好看的各種物件在,在課前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對這些物件進行觀察分析,講一講它們的形狀和特點,在這些趣味性較強的生活物件的吸引下,充分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從而積極主動的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如此一來,美術課程的課堂教學成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以陶冶情操為主的教學方法——欣賞法、情境法
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準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一是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較,一是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三、以指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觀察法、發現法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準。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對象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準就是寫生或臨摹的對象。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準,得出長、寬的比例關系。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準得出其間的比例關系。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準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準。
四、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要鮮活
教師應該在理解現代教育觀念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多考慮學生的需要,靈活地設置一些教學目標,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機會,使他們在鮮活的教學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與技能。
(一)多給學生一些提升學習興趣的機會
學習興趣是持久學習的基礎。初中美術學習需要保持一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立場出發,與生活實際、自身經驗、科技發展相結合,設置趣味性課程主題及其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參與欲。另外,教師要因地制宜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靜物等實物,實現趣味性教學。
(二)多給學生一些欣賞感悟評述的機會
書籍、網絡、美術館、社區等資源也是我們初中美術學習的課程資源,可以讓學生最直觀地去了解民間藝術以及美術不同流派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果通過角色扮演、創意臨摹等方式學習美術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能力,還能在觀察、體驗、鑒別中開展探究、討論和交流,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判斷能力。
(三)多給學生一些探究技能創新的機會
美術的生命在于創新。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不僅能使初中生思維超越定勢的羈絆,還能呈現靈活、主動、發散的狀態,刺激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初中生喜歡走進自然,觀察蘊含審美法則的物象并展開豐富聯想,這樣容易催生各種奇思妙想。所以我們需要開展創造性的活動,讓他們的觀察、想象、創新和表達能力得到培養與發展,最終促進其心理成長、美感成長和創造性成長。
(四)多給學生一些升華精神人格的機會
樹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則。初中美術教學只有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與審美教育有機融合,通過美術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在觀察生活中去體驗和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通過豐富的視覺藝術形象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自覺地認識美、熱心地追求美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高潔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態延續、博大的胸懷追求,成長為具有文化意識、責任擔當和合作意識的新時代公民。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推進下,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老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通過具有較強先進性的課堂教學理論和新型教育理念武裝頭腦,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汲取先進的美術課程教學經驗,改進課程教學手段,激發初中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實現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
現階段,新素質教育教學理念下的初中美術課程教學充滿機遇和挑戰。新素質教育教學標準讓越來越多的老師和學生開始關注到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教學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何上好初中美術課程尚且需要美術教學工作者們的研究。以此通過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授課來培養學上們的藝術修養,幫助初中時期的學生具備鑒賞周邊各種失去的能力,同時培養初中生的藝術審美水平。
參考文獻:
[1]戴錦貞.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及對策.[J]大眾文藝 .2016 (7) :231-231
[2]孝本國.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藝術評鑒 .2017 (3) :152-154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西團初級中學 江蘇省 鹽城市 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