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程
【摘要】愛國主義作為新時代下對于每個中國人所提出來的最基本的要求,不僅是中國人對于自身、家園、民族和文化的認同,也是每個中華兒女對于國家和民族最基本的道德情操。尤其是在新時代,社會主義制度規范下,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共同引領下,更是要求每一個人要做到熱愛自己的國家。落實到實際,就要求我們每個人要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
【關鍵詞】愛國主義;《道德與法治》;小學教育
國際局勢風云變幻,雖然我國正處于和平發展的年代。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也不能忘記如今安逸平靜的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所換來的。因此,為了使得后代能夠記住先輩們所完成的壯舉。能夠傳承先輩們的愛國情懷,積極響應國家對于愛國主義建設的偉大號召,愛國主義教育已經作為一門專門的教育逐步深入到學生的思想文化的學習中。而小學教育尤其是關于小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的教育中,更加強調于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要求從小學生樹立愛國志向,培養學生敢于為祖國奉獻的思想準備。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好本學科的優勢,最終使得學生擁有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
一、愛國主義的內涵
正如林則徐所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華大地每當遇到外敵入侵,遭受磨難時,總有一批人能夠挺身而出,為國赴命,而這背后無不體現著他們對于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的熱愛。愛國,從小的方面來說,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祖國的悠久歷史,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從大的方面來說,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在這一發展的過程中,中華兒女將愛國主義貫穿始終。而在愛國主義的影響下,對于科技、文化、經濟、政治,等領域的發展也得到了延續,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取得了許多耀眼的成就。而反觀這一切,正是因為那早已深融于中華民族兒女骨髓中的愛國情懷作為重要的支柱,使得中華兒女能夠不斷向前,繼往開來,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加舉世矚目的成就。
二、踐行愛國主義,培養新時期小學生教學應用原則
1.把握認知,樂趣教學
對于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首先是建立在學生具備基本的認知和基本的價值觀上。針對于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道德和法治》的課堂中,首先應該先培養學生對于自我的基本認識。例如,小學《道德和法治》第一課第一單元標題所寫,《我是小學生了》,下分四個主要的副標題:《分別為開開心心上學》《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認識您了》《上學路上》。不難看出,這是基于這一階段學生剛從幼兒初步的接觸教育開始了一個初步認知教育。翻開第一章內容,通過美麗的插圖和生動有趣的對話,使得這一階段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念。父母對于孩子上學的準備和與孩子的對話體現出家庭對于孩子的關愛以及開學歡迎新同學,教師對新學生之間的關愛,學生與學生交流之間所產生的美好情感,都體現著這一階段學生對于認知人與人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探索。從側面也烘托出愛是這一階段學生成長過程中家庭、社會對于他們說形成的基本保障,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也讓孩子們通過學習了解到自己正身處于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家,從一開始就給孩子們植入和平安定的愛國種子。
2.抓住平時,潛移默化
在對小學生進行具體愛國主義教育時,應該結合《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抓住平時的課堂細節,在潛移默化中教學,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第二課《我們有精神》,這一課首先從插圖中明確地配出了學生佩戴紅領巾排列于前,同時升旗手精神地邁著莊嚴的步伐進行升旗。而教師就可以結合此時所學的內容。在具體的升國旗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們發出倡導,讓學生們學著課本上那些學生認真、莊嚴地站在主席臺前,進行升國旗,將課本中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在平常的實際生活中運用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升國旗背后的真實含義以及為什么要升國旗。進而告訴學生們,在這一階段的教育中,愛國對于現代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們培養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抓住平時不只是讓學生們針對在校內的生活也要結合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關于愛國主義所影響的事情。例如,學生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在路口執勤的警察叔叔,當身體出現疾病時,呼叫緊急救援來的醫生護士等不同崗位。教師可以結合這些具體崗位上的具體事情,從側面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讓學生懂得社會對于每一個人所提出來的要求以及每一個人為了社會的更好發展所付出的努力,推動學生們在心中養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使得學生們能夠見證到生活的美好。熱愛自己的生活環境,最終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
三、踐行愛國主義,培養新時期小學生教學的應用措施
1.提高教師的愛國主義情懷
對于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應該加強對于教育者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而教師作為這一階段學生的主要領路人,首先應該提升他們對于愛國主義情懷的理解,著重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要熟悉和理解手上的教材依托教材積極參加校本研修活動等,積極與別的教師溝通交流,尤其是對于優秀老教師的交流上,借助一切教師培養的活動,積極參加名師課堂。在優秀資深教師的引導下快速地獲得相關的教育教學經驗,同時,結合自身的青春活力,將自身的愛國情懷充分提高,進而保證在日常上課時能夠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觸發學生對于愛國主義思想的情感共鳴。
2.積極組織愛國主義活動
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作為學校來說,應該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而針對于這一要求,愛國主義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講到傳統節日題材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們在課前對于自己所喜愛的節日進行資料的收集,同學們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如向家長詢問或者是上電腦查詢等,提前了解自己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在上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手上的資料進行提問,讓學生回答為什么喜歡這個節日以及對這個節日的看法。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前結合類似的題材進行有組織的準備,結合PPT等形式使得學生能夠清晰明了地了解傳統節日背后的故事和帶給當代人的教育意義。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交流,在積極的互動中可以讓學生對優秀的節日習俗進行基本的了解,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在學生的內心埋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四、結束語
愛國主義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對于如何準確地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理解,而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正是學生對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初次正式接觸,所以,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上要科學合理地對待并解決這一階段學生認知能力有待提高以及社會經驗淺薄的問題。對于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培養,尤其是針對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要從多方面、多個角度準確入手。在具體的教育開展之前,首先要提升教育教學工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只有相關教師對愛國主義擁有積極熱情,才會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對于愛國主義情懷的情感共鳴。與此同時,也要結合現代互聯網資源,通過各種渠道使學生能夠準確、清晰地認識到祖國的發展以及祖國在的強大。結合時代發展的主流,積極地開展相關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最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高軍玉.有情感 有深度 有溫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愛國主義教育談[J].福建教育,2020(8):39-40+64.
[2]曾淑和.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教育界,2020(2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