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燁
【摘要】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線上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也應用到了實踐教學當中。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線上教育有著獨特的優勢,如果能將線上與線下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將對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深入分析了小學信息技術的教育特點,并且闡述了線上與線下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信息技術;線上;線下;融合路徑
與線下教育方式相比,線上教育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可以不受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線下教育也具有明顯特點,教師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學生的學習表現情況,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將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將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所以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深入分析小學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有效路徑,對于推動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效率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優勢
(一)有利于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整體水平
隨著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小學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全新的教育發展趨勢下,小學教育質量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但是從以往的小學教育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小學教師的整體教學素質不高,或者教學觀念陳舊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小學教育一直停留在比較傳統的層面上。對于學生來說,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并且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比較高。教育技術的發展對于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似乎并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線上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這也是影響小學教育質量提升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的有效融合,有效轉變了傳統的小學教育觀念,讓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能夠結合信息技術教育的實際情況,通過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實踐應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關鍵的。
(二)有利于整合小學教育資源,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育實踐中,不管處在哪個學習階段,對于教育資源的整合都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教育資源的整合程度也會直接反映在教育的最終質量上。在以往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踐中,教育資源是比較有限的,學校和教師對于教育資源的整合與發展也沒有給予足夠重視[2]。盡管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和發展,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水平較之前相比實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踐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的有效融合,可以在原有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實現信息技術學科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將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各方面的教育資源有效地集中起來,充分發揮教師課堂教學的優勢,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實現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實效性。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融合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線上與線下融合缺乏導向性
盡管在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和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一直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和學習自由,但是教師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關鍵的。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不管是教師開展課程教學,還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都是圍繞考試成績提升這一目標進行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更強,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就導致很多情況下教學目標有些模糊和淡化,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卻不能有效把握學習方向[3]。因此,教學目標不明確,從而導致教學缺乏導向性,是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融合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線上與線下融合存在形式化傾向
教學觀念的更新和發展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而這些教學形式并不是都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整體趨勢,都適合應用在各個學科的教學實踐中的[4]。但是由于目前教育改革是大趨勢,很多學校和教師為了積極實現改革目標,促進教育質量提升,開始盲目嘗試各種全新的教學方法,由于對線上與線下融合的理解不夠透徹,很可能會導致實踐應用不完善,缺乏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的有效整合,最終導致為了應用而應用,流于表面形式,不僅沒有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反而降低了原有的教學效果。
(三)線上與線下融合缺乏針對性
一直以來,教育實踐中都在倡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主體地位究竟該如何凸顯,還沒有明確的定論[5]。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之前,通常都會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步驟,這是基于教師的教學經驗實現的。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不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此導致線上與線下融合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此時線上與線下融合方案的實施,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的。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有效路徑
(一)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豐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形式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的豐富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學手段的豐富性是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礎之上,如果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缺乏有效性,單純地流于表面形式,反而會對之前的教學活動帶來負面影響。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往往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提升了,教學質量自然就會得到提升[6]。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單一枯燥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被廣泛采用,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和抵觸情緒,學習也都是迫于外界壓力的,因此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有效調動。所以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有效融合,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摒棄單一枯燥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積極創新,讓單一的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進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二)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提升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流程開展教學,并且很多情況下,教學計劃都是依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制定的,這其中就難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強化師生互動是提升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有效方式,也是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教育方式,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線上反饋以及線下交流的形式,及時對線上和線下教學內容做出調整[7]。在融合過程中,教師應該多觀察學生,多了解學生,深入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有效互動,對于沒有聽懂或者還存在疑問的學生,應該及時幫助其找出問題所在,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育模式,改進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未來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更新傳統教育觀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優勢,將其有效地融合到實際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為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佘馥秀.“互聯網+研學后教”課堂教學策略運用研究—以小學信息技術線上線下深度互動教學策略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9,35(4):57-60.
[2]于天貞,張曉峰.教師信息技術領導力對信息化教學效能的作用研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20,32(2):48-56.
[3]張敏.小學教育中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76.
[4]王蘇明.小學信息技術理論課開放性選題教學—以《探月工程中的信息技術》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15):80-83.
[5]周媛媛.疫情期間運用信息技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以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5):32-34.
[6]黃思昊.《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英語電影配音教學》—線上教學成果總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5):820.
[7]鄭超.“互聯網+研學后教”課堂教學策略運用研究—以小學信息技術線上線下深度互動教學策略為例[J].中外交流,2019,26(4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