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
摘要: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宏偉目標的提出,亟須更好地凝聚全社會各階層的思想為中國夢實現奉獻力量,這也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也不斷進行深入調整。站在新時期新階段,如何更好地推動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新成效,是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就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和意義、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路徑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時期 高校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可行性路徑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方面。通過實施科學地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們了解“為什么學習”這一關鍵問題,可以為高校學生個人的學習、成長和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們有效地明晰“人生該怎么度過”的問題,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將國家民族命運與個人前途緊密結合在一起,立志為國家民族發展振興積極貢獻力量。但是,從目前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來看,很多大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認知不足,或多或少地存在功利化突出、理想信念缺乏、割裂個人與集體利益等方面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實施有效地理想信念教育去破解和完善。
1.理想信念的內涵
從理論層面上去分析,所謂理想信念,指的是一個人對未來生活持有的既定目標和希望,以及克服困難險阻、積極為之奮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理想信念對人思想行為的影響非常明顯,如果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是正確的,他的思想行為也會受到積極的影響,不會輕易發生偏移和改變,如果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是錯誤的,那他的思想行為也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來分析,理想信念的內涵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1 國家民族層面
這是理想信念的最高階段,作為當代大學生來講,不僅僅要關注自身的成長,不僅僅要謀劃自己未來的前途發展,更要將自己的成長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繁榮,自己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古代儒家學說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點,很顯然治國平天下是理想信念的最高層次,而且是國家民族的命運發展與個人的發展是并行不悖,密不可分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大學生來講,一定要樹立為國家民族振興發展而努力奮斗地理想信念,自覺擔負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責任。
1.2 社會層面
從個人的成長發展歷程來看,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存在,而要依靠社會群體的發展而生存。因此,在理想信念之中,人一定要關注社會發展,要將社會發展目標與個人的前途命運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自己的行為奉獻社會、對社會施加積極的影響,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進而獲得社會的認可。作為大學生來講也是如此,要從大學階段就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們關注社會、回饋社會、奉獻社會,努力成為有用之才。
1.3 個人層面
這是理想信念的最基本層次,也是人對于個人成長、發展的希望和追求,從一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不僅僅要擁有足夠的物質財富,還要具有較為崇高的思想道德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了自身價值。作為大學生來講也是如此,在樹立個人的理想信念之時,不應該僅僅將追求的目標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更不能為了追求物質而喪失做人的底線和道德操守,而要努力在物質財富與精神追求中尋找平衡點,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也要維護自身與他人的和諧相處。
2.理想信念教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2.1 有利于明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講,大多數時間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來實現,而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非常復雜和繁復,如果教師不能有效地明晰學習任務,學生們在學習時無法有效地抓住關鍵環節,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情緒,而從這個角度來看,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幫助大學生解決“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的問題,這樣就將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變得具體化、清晰化,更加有利于學生們接受、理解和認同思想政治教育。
2.2 有利于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來看,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特征較為明顯,很多教學內容和載體都將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動態和價值觀念,作為檢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據,而學生離校后的思想行為則無法持續跟進,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弱化。而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高校理想信念的教育來講,不僅會影響一時,更影響學生的一生,不僅會給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增添動力,也會持續影響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的思想和行為。
2.3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制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相剝離,無法有效地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和思想共鳴,使學生們覺得思想政治教育與個人的發展成長毫無關聯,自然也會無法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心理認同和行動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直接與學生的個人發展緊密聯系,直接為學生的未來成長把關定位、指明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更愿意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明顯提升。
3.高校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分析
3.1 一些學生對理想信念認知不足
在高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等民族復興目標有了一些粗淺認識,但沒有看到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與自己的思想行為、成長發展之間的聯系,甚至有的學生認為,實現中國夢是別人的事,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也不會對國家民族振興發展發生任何聯系,這些學生沒有看到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大目標是由千千萬萬個小目標構成的,只有全社會各界、各個階層共同努力,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才能盡快實現,而高校大學生自然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3.2一些學生理想信念存在偏差
目前,由于高校內的媒體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學生們獲得資訊和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更加多樣化、復雜化,充滿了不確定性和不可控力,而互聯網、手機等媒體中的信息良莠不齊,很多負面思想和信息充斥其中,高校學生缺乏足夠的辨別力,很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和誘導,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地理想信念產生負面的影響,造成自身理想信念與主流層面的偏移,進而對個人的成長發展都會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3.3 一些學生的理想信念功利化明顯
作為個人的理想信念本身來講,本身不能脫離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背景而孤立存在,必須緊密結合時代背景和歷史任務來樹立,而作為高校大學生來講,很大一部分人始終將自己地理想信念放在了滿足個人理想的層面上,而對家庭、社會、集體的利益訴求關注不足,這部分學生的理想信念功利思想過于突出,無法兼顧個人發展與他人利益之間的平衡點,自然也會導致個人思想行為的偏執,進而使個人發展成長都受到負面影響。
4.新時代高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提升路徑
4.1 不斷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升對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環節,也要將理想信念教育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將其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之中。另一方面,要強化對理想信念教育路徑和載體的認知和探索,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出發、從未來青年培養的角度出發,不斷拓寬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更好地豐富和創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和方式。
4.2 不斷夯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
需要看到的是,高校學生地理想信念不會自然形成的,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則很可能出現偏差,對此,一定要發揮思想政治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對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進行革新,通過引入傳統文化等方式,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容易讓學生們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模式,努力提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們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形成科學地理想信念。
4.3 不斷創新理想信念教育載體和平臺
一方面,要大力開發和建設理想信念教育的網絡信息平臺,更好地適應高校學生對互聯網、手機、微信等社交媒體和網絡的依賴,讓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加符合學生的口味。另一方面,要努力開設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課堂,通過結合當地的紅色資源、傳統文化資源等,引導學生們主動接受文化的熏陶和影響,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持久性。
4.4 不斷優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氛圍和環境
作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來講,不應該是孤立的,而要與高校環境充分融合,滲透到高校生活環境之中,通過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對學生進行熏陶和影響。要不斷加大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選樹先進典型、組織相關活動、校歌、校訓等方面,努力營造一個適合理想信念教育的大環境,讓理想信念教育從點滴的小事開始滲透,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自覺和道德自覺。
綜上所述,新時期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不僅影響著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也會對國家民族振興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斷立足學生思想現狀,及時調整教育路徑和方式,推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持續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岑福飛..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20.
[2]梅立菊..“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青島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