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鈿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有目的、有計劃、適量地引導學生一題多解訓練,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這樣的課堂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創造性。當然,在學生的分享討論中,有些奇思妙想會存在思維嚴謹性和思維方法上的欠缺,或是認識上的偏差,教師應給予鼓勵性指導和點撥。
【關鍵詞】一題多解;數學思維;思維教學
正值期末復習,數學課大多都是試卷講評課,為了讓筆者執教的數學課堂不枯燥、不乏味,筆者常常放手讓學生“掌管”課堂,分配任務“承包到組”,班里的八個小組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讓數學課堂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當然,筆者也常常收到驚喜的“教學意外”。
一、例題呈現
如圖,四邊形ABCD為矩形,C點在x軸上,A點在y軸上,D點坐標是(0,0),B點坐標是(3,4),矩形ABCD沿直線EF折疊,點A落在邊上的G處,E、F分別在AD、AB上,且F點的坐標是(2,4)。
(1)求G點坐標;(2)求直線EF解析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完成了對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的學習,能熟練掌握勾股定理的應用及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會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解析式,對中點坐標以及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有一定了解。這道題的出題意圖在于復習直角坐標系中的折疊問題,讓學生掌握勾股定理和一次函數的綜合應用。
三、解題思路
(1)由題意可知,FG=AF=2, FB=1,因為四邊形ABCD是矩形,所以∠B=90°,BG=,所以點G的坐標為(3,4-)。第一問的解法幾乎是一致的,意外的是第2問,在第1小組分享完后,每個小組陸續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優化解法,也有小組另辟蹊徑,驚喜連連。
第一小組分享:利用股定理及方程思想
解法一:如圖1,過點E作EH⊥BC,構造直角三角形EGH,設0E的長度為x,則AE=4-x,因為△AEF沿直線EF折疊,所以EG=AE=4-x,GH=4--x ,根據勾股定理可得EG2=EH2+GH2 ,(4-x)2=
32+(4--x)2,求得E(0,4-2),已知F(2,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
第二小組分享:利用含有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
解法二:上述方法計算量大,特別是解(4-x)2=32+(4--x)2,計算步驟繁瑣,第二小組觀察的到FB:FG=1:2,聯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對的邊是斜邊的一半”的逆應用,因此,判斷∠FGB=30○,則∠BFG=60○,因為折疊,所以∠AFE=∠EFG=60○,∠AEF=30○,由此得出AE=AF=2,E(0, 4-2)。已知F(2,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
第三小組分享:利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優化解法一
思維敏捷的第三小組受解法二的啟迪,若是在作輔助線EH后,結合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輔助,會大大減少計算量,讓過程變得更簡便。于是乎就有了改良版解法三:如圖1,由FB:FG=1:2,∠FGB=30○,因為折疊,∠FGE=∠FAE=90○,所以∠EGH=60○,∠GEH=30○,根據GH:EH=1:,得GH=,HC=4-2,所以E(0, 4-2)。已知F(2,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
第四小組分享:構造全等三角形
解法四:如圖2,延長直線GB交直線EF于H點,因為FB:FG=1:2,∠FGB=30○,則∠BFG=60○,因為折疊,∠AFE=∠EFG=60○,∠AFE=∠HFB=60○,等量代換可得∠BFG=∠HFB=60○,∠FBH=∠FBG=90○,FB為公共邊,可證△HFB≌△GFB,求得H(3,4+), 已知F(2,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
第五小組分享:利用互相垂直的兩直線K值相乘為-1
解法五:已知F(2,4),G(3,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FG的解析式為y=-x+4+2。因為折疊,∠FGE=∠FAE=90°,FG⊥EG,根據互相垂直的兩直線K值相乘為-1,設直線EG的解析式為y=x+b,已知G(3,4-),解得直線EG的解析式為y=x+4-2。因而得到E(0, 4-2),已知F(2,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
第六小組分享:作輔助線構造兩直線互相垂直
解法六:如圖3,連接AG,交EF于H,因為折疊AF=FG,∠AFH=∠GFH,FH為公共邊,可證△AFH≌△GFH,所以∠AHF=∠GHF=90○,AG⊥EF 。由A(0, 4),G(3,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AG的解析式為y=-x+4。根據互相垂直的兩直線K值相乘為-1,設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b,已知F(2,4),代入求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
第七小組分享:巧用對稱的性質及中點坐標優化解法四
觀察仔細的第七小組發現,由于△AEF沿直線EF折疊到△GEF,連接AG,直線EF其實是A點關于G點的對稱軸,根據對稱的性質,直線EF垂直且平分線段AG,兩直線的交點O則是線段AG的中點。于是乎就有了改良版解法七:利用中點坐標公式求得O(,),已知F(2,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不得不說,改良后的解題過程簡單方便,大大提高解題效率。
第八小組分享:相似三角形
聽完前七個小組的精彩分享,第八小組躍躍欲試,一個學生猶豫地舉起手說:“老師,我也想到一種方法,但不知對不對?”“沒事,上臺說說你的想法”,在筆者的鼓勵下,這位學生講起了自己曾自學過相似三角形,解法八:如圖4,過點E作EH⊥BC,構造直角三角形EGH,因為折疊,∠FGE=∠FAE=90○,所以∠FGB+∠EGH=90○,又因為∠EGH+
∠GEH=90○,可得∠FGB=∠GEH,且∠FBG=∠EHG=90○,可證△FBG∽
△GEH, BG:EH=FB:GH,求得GH=,則OE=4-2,E(0, 4-2)。已知F(2,4),根據待定系數法,解得直線EF的解析式為y=x+4-2。
隨著八個小組分享結束,下課鈴聲響起,這節課學生們的臉上寫滿了喜悅與收獲,就連平日里對數學課提不起興趣的學生也瞪大了好奇的雙眼,連連為每個小組鼓掌,感嘆同學們的發散思維,紛紛點贊這節“頭腦風暴課堂”。
四、結語
這讓筆者更加堅定,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有目的、有計劃、適量地引導學生一題多解訓練,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這樣的課堂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和創造性。當然,在學生的分享討論中,有些奇思妙想會存在思維嚴謹性和思維方法上的欠缺,或是認識上的偏差,教師應給予鼓勵性指導和點撥,保護思維的“火花”不被冷水澆滅,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思維教學,激勵學生創造性思維,敏銳地捕捉并利用生成,讓學生的思維“滿地開花”。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