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于中職教育中知識覆蓋廣、實踐要求高以及行業鏈條長的電子商務專業進行中職生學情分析,闡釋影響中職電子商務教學效果的內因,為中職辦學及教師行為提供指導意見。
【關鍵詞】中職生;內驅力;電子商務
引言
根據2018年云南省統計局數據,云南省高中階段在校生已達到86.48萬人,中職學校在校生超過65萬人,隨著未來用工需求的不斷細分、與高職院校五年制合作辦學規模逐漸擴大,中職院校招生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張。生源現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入學學生相對普通高中入學學生而言學習習慣較差,內驅力和主觀能動性不足。據調查,超過80%的中等職業院校入學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被列為“后進生”,從而在心理上存在落差感。在電子商務基礎課程教學方面,市場變化瞬息萬變,電子商務教學始終無法真正追趕電商市場發展的腳步,“雙師型”教師的匱乏、辦學硬件設施的落后以及教學計劃的不對口都極大的制約了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產教融合進度,最終該障礙將直接導致任務驅動教學中的案例失真,降低學習動機的驅動效果。
1.中職電子商務學生心理現狀分析
中職電子商務學生內心分離感和張力狀態日趨嚴重的原因既受整個中職教育業態的影響,同時也受電子商務專業特點的催化。在教與學關系緊密銜接的客觀事實背景下,內心分離和行為失范狀態絕不僅僅是教師、學生這樣的教學主體,亦或是社會、家庭這樣的宏觀元素某方面造成,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F將中職電子商務學生學習期間心理現狀細分如下。
1.1內心異化感加劇課堂外顯失范行為
通過對實驗對象:昆明市3所職業高等中學電子商務專業2019級在校生發放現狀調查問卷顯示,77.63%的中職在校生承認自己在《電子商務基礎》課堂上出現過語言粗俗、遲到早退、課上頂撞任課教師以及抗拒課堂學習等嚴重失范行為,對11名失范學生進行抽樣訪談發現,每位訪談者都對課上失范行為可以引發關注感表示認可,而且這樣的關注感不同程度使自身感受到了愉悅。
1.2錯誤歸因導致內隱失范行為
定勢在心理學指的是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將影響問題歸因方式上的傾向性。學生就業質量下滑帶來直接的影響就是招生困難,于是中職院校只能降低錄取分數線,進而造成生源質量下滑的循環。這個循環持續20多年,中職院校聲譽的惡化由狀態轉變成了定勢。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看來,中職學生多為不愛學習,學習和行為習慣差,甚至中職學生被迫與不良少年畫上等號。對實驗對象的問卷調查顯示,93.44%的電子商務專業中職在校生承認自己在專業課學習中始終伴隨著成績不好是因為自己存在不夠聰明的挫折感,其中31.15%的在校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在未來就業后毫無用處。
1.3學習效果轉化能力低下
造成目前中職生學習狀態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味認為生源差是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從社會科學角度來看,個體在面臨身份的變遷以及所處環境的變差本身就容易產生內心異化心理,這點從問卷調查中93.44%對自身所在學校以及所學專業不認可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在絕大多數中職生認知里,從初中升入中職意味著學習環境、學習階層以及社會認可度大幅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自卑感和挫敗感也由此產生。
2.改善中職電子商務學生心理問題現狀的對策分析
2.1教案設計注重收集企業內部資料
產教融合驅動的核心目的在于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讓企業資源直接介入到課堂教學中,而現有的中職校企合作模式多為管理層,或企業單向的提供一些內部材料到學校教研室。但選題研究顯示,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企業培訓資料才能最大程度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自我效能,從而改變學生的行為,如果只是對企業資料直接傳達,不作任何處理加工,學生會因為企業資料不符合自身對知識的理解習慣而感到厭倦。
2.2教學內容中加入生產實踐元素
相當一部分中職生受家庭及學校影響對所學專業抱有的態度就是為了到社會上打工,這樣的定勢使中職生對就業既充滿好奇,又感到焦慮甚至是無力。在教學環節中突出職場元素,既讓學生在職業環境的模擬中宣泄了自己的好奇心,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完成任務是對癥下藥減除內心張力、焦慮和無力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進行該門課程的內容架構時,應該思考該門課程的哪一環節可以營造模擬的職場或生產環境,讓學生在學校就開始適應職場身份的轉變,緩解因為身份改變下內心張力產生的失范狀態。
2.3教學案例突出時效性與真實性
電子商務專業知識更新速度快,課堂上不切實際的案例分享實際上在增強學生的分離感,不利于異化狀態的緩解。選擇時下流行的新聞案例以及企業生產中真實發生的案例,可以迅速建構學生對課堂的代入感,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身所處環境的現狀與處境。教師在整理教案中案例時應注重案例與時下生活的貼合度與真實程度,在創造情感互通的前提下再進行觀點傳遞。
2.4產教融合與理實一體教學協調驅動學習任務
傳統理實一體教學側重學校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技術層面要求,以及等級工、職業資格考試的備考要求,實操設備多為與時代脫節的教學軟件以及不符合生產實際的教具設備。最終造成的結果與過時且真實度低的教學案例一樣,增加了學生的疏離感與抽象感。如果學生意識到理實一體教學存在脫節情況,心理落差感將得到深化。教師在實操環節通過引入企業生產標準、認真引導學生執行企業安全操作規范,有助于讓學生對自己所處狀態和未來發展作更進一步了解。
參考文獻
[1]陳朗.任務驅動教學法(TBL)在中職《餐飲服務與管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東: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
[2]王婷婷.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15.
[3]安東尼·吉登斯,菲利普·薩頓.社會學基本概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65-244.
作者簡介:范東雨(1993.8-),男,云南昆明人,本科,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
云南師范大學? ? 云南昆明? ?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