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摘 要:素質教育與傳統應試教育截然不同,徹底改變了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現象,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被提上日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授數學知識和技能上,還注重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教學策略,通過開展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吸引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小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8-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56
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是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小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給小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組織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其核心素養。
一、巧設課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需要小學生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如果小學生從內心中抵觸數學,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也就無法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小學生的個性和喜好出發,巧設內容新穎、引人入勝的課程導入環節,將小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教學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課程導入效果直接關系到數學教學質量,因此數學教師要堅持獨特性、靈活性的原則,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課程導入方式,構建起溫馨的課堂學習環境,為小學生的成長助力。
常用的導入方式有三種。一是游戲導入法。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引出新課。課堂教學從做游戲開始,既可以給小學生帶來快樂,又能夠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鍛煉小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二是多媒體導入法。多媒體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普及,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數學知識形象化和直觀化,通過圖片、視頻、動畫模擬等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小學生的多重感官,促使小學生產生探究新知的興趣。三是故事導入法。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數學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特點進行課程導入,利用童話故事為小學生設置懸念,引導小學生在新課的學習中探尋答案。如此,小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都十分投入,把學習數學當成一種快樂的事情,數學核心素養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二、鼓勵大膽猜想,培養創新精神
猜想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創新的起點,很多的數學定理都是從猜想開始的。牛頓曾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將猜想引入數學課堂,能夠活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使小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但猜想也是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依據的,并不是憑空想象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小學生創造猜想的機會,打破數學教材的禁錮,鼓勵小學生勇于質疑,大膽猜想,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小學生經歷發現問題、猜想、嘗試、尋求方法、驗證結論的過程,培養其思維的獨創性。
鼓勵小學生大膽猜想,首先要為小學生創造一個適合猜想的氛圍。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和諧、平等的氛圍中才能振奮精神,產生新奇的猜想。所以,數學教師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小學生答錯就批評他們,也不能在小學生沒有回答完問題的情況下打斷學生,避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當給予小學生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當小學生的猜想與實際不符的時候,教師可以換個角度,引導小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找到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小學生的猜想創設時機。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置課堂問題,給學生留出猜想的空間,從而調動起小學生獲得真知的欲望,促使小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細心驗證猜想結果。猜想是否正確需要實踐的檢驗,在驗證的過程中,小學生雖然可能經歷失敗和挫折,但他們最終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磨煉了小學生的意志。
三、利用數學史教學,滲透情感教育
數學史作為數學文化的一部分,記載了數學理論的出現、發展和創新過程,展現了人類追求真理、勇于創新、不懈努力的頑強奮斗精神,這對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教師應將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不同的方式向小學生滲透數學史,幫助小學生深刻理解數學原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顯著提升。
結合數學教材的特點,適當引入數學史。講到有些知識點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的數學家的故事或者數學規律的探索過程,激發小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熱情,為小學生指明學習數學的方向。數學教師要看清數學史的應用價值,指導小學生在課后閱讀科普讀物,了解與數學有關的人物故事,培養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制作數學名人的手抄報,鍛煉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也可以開展數學史專題講座,邀請校外的專家到學校來為小學生做講座,向小學生介紹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鉆研數學的故事,并為小學生講解學習數學的小技巧等,讓小學生以數學家為榜樣,感知數學思維過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小學數學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學校也可以組織小型的數學講座,請學校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為小學生帶來身邊的故事,如數學課堂上真實發生的事情、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勵志故事等,一方面拉近小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消除畏難情緒,另一方面使小學生拓展知識內容,實現全面發展。
四、開展實踐活動,提高應用能力
豐富多樣的數學實踐活動是發展數學素養的重中之重,小學生在實踐中獲取數學知識,主動與同伴合作和交流,使學生增強了運用數學的信心。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是現代數學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小學數學教師要設計開放性的活動,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創新精神,提高其知識應用能力。教師要逐步打造科學的教學設計,營造和諧的課堂活動氛圍,讓小學生自主地去學習數學,感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使小學數學課堂綻放異彩。
根據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特征,可以分為三種實踐形式:集體實踐活動、小組實踐活動、個人實踐活動。集體實踐活動需要全體學生參與,如數學游戲、數學小品、數學辯論會等,考查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在參與這樣的活動時,小學生要提前做好功課,通過工具書或者網絡等查找相關的資料,從而發揮自身的優勢,在活動中形成團隊意識,真正體現出以生為本的課堂理念,讓核心素養培養落地。小組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就是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數學活動。數學教師要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小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并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小組之間開展對抗競賽,這樣可以激發小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小學生在競爭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鍛煉動手動腦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個人實踐活動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個別小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目的是具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補齊個別學生的短板,幫助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比如,讓小學生獨立設計數學刊物、自主撰寫數學學習小論文、制作數學模具等,以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五、重視日常點滴,培養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它促使人們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優秀的學習習慣更是如此,可以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小學生勤于思考和研究,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嚴謹、認真的品質,使小學生終身受益。在日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從生活的點滴入手,把握契機,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的培養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數學教師還要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小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做到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要讓小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小學數學教師在講新課之前要有意識地為小學生安排預習任務,要求小學生按照教師發放的導學案去自主預習,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拿到課堂上向教師請教。這樣就會節省很多課堂時間,為數學教師對知識的深入講解提供條件。要想讓小學生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做好榜樣,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小學生逐漸會聽、會看、會記、會思考,聽出重點,做好筆記,動腦思考。教師還要加強與小學生的互動,鼓勵小學生大膽發言,保持一個積極的求學態度,多使用數學語言,形成良好的數感,為深入學習奠定基礎。還要讓小學生養成課后整理的習慣,如準備兩個筆記本,一本用來寫數學日記,將重點的數學定義、公式等記錄下來,將學習數學的感悟記錄下來,增強學習數學的動力。另一本用來記錄錯題,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題記錄下來,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錯誤的地方,再做出改正,定期翻看,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對于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核心素養需要時間的沉淀和積累,小學數學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在講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小學生思維的訓練,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還要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路徑,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惠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思路[J].教育現代化,2017(4).
[2]陳漢川.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速讀,2019(6).
[3]拜玉林.如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7).
[4]周文江.基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語文課內外,2019(4).
[5]胡云.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若干思考[J].科學咨詢,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