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虹 楊彩萍
摘 要: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尤其是語文教學當中,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點,提升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深入了解思維導圖的內涵,分析其在小學生語文教學當中的運用,提出合適的運用策略,以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優化,實現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當下教育更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與實踐。小學語文教師也在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式。思維導圖的提出并融入語文教學當中能夠清晰地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點,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思維導圖,在教學當中靈活運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運用思維導圖確定課程主題
傳統小學語文課堂相對比較枯燥乏味,而小學生天性比較活潑好動,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容易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思緒漫無邊際地亂飄,對課堂教師講的知識點不感興趣,浪費學習時間。對此,在教學當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學生發散想法,將其關聯起來確定課堂主題,讓學生能夠圍繞主題進行思考,有利于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所在,結合語文知識創建情景課堂。一旦引導學生進入情景課堂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課堂主題進行簡短描述,可以設計小游戲看看誰學得多。同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小組進行比賽,再讓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要求學生將自身理解用圈圈圖的形式圍繞主題寫下來,最后再進行總結整理,就能夠初步形成思維導圖。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整理的思維導圖進行課堂主題的分解,分點詳細添加到學生的每一個想法當中,讓學生覺得原來這里還可以這么理解,經過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的再次梳理,學生會對語文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運用思維導圖創新課程方案
傳統語文課程方案都有固定的模式,一般都是預習、通讀文章、背課文、抄生字等固定教學方式,學生無法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還會形成固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沒辦法基于語文學習增強閱讀理解底蘊,這對于學生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對此,教師要運用思維導圖優化改善課程方案,將語文抽象知識點具體化,將枯燥乏味的漢字、詞語、句子、文章變得生動靈活,把文字轉變成圖片、動畫,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讓思維導圖變成動態的圖片、動畫,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能夠直觀地理解課文知識,更能根據教師的指引發散自身思維能力去探討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師還要在課后設立好評價思維導圖,發現課堂中的不足之處,進而不斷改善、創新課堂方案,讓其能夠清晰明了,具有良好的邏輯性、有序性,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性,推動語文教學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運用思維導圖整合課程資源
素質教育體現的是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課程應當適當建立起與科學課的聯系,結合課文知識整合課程資源,幫助教師深入解讀課文,實現學生知識點的拓展,讓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理解更深一層。對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運用思維導圖將課文文體、章法、立意、情感以及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點結合起來,通過羅列出線型文本、分散知識點,總結出其中的邏輯關系,并將其串聯起來。如此一來,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教材內容,做好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同時還能夠建立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此外,教師之間應相互合作、相互學習,每一位教師將自己的理解轉變成思維導圖,并進行小組的探討分析,進而總結整理出完善的思維導圖,深層次地進行課文解讀,讓教師為語文課堂做好充分準備,具備清晰的邏輯思維,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資源的關聯,促進語文知識運用于各學科當中。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突破了傳統的死板教學模式,更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教師要先提升思維導圖制作能力,形成課堂上的知識點串講連貫性,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點與點之間的關系。同時,引導學生自主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自我梳理,從識字、閱讀到寫作,培養學生發散、聚合、系統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其建立自我的知識體系,提升實踐應用能力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魏碧霞.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下旬),2020(10):2,5.
[2]漆燕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導圖能力的措施[J].家長,2020(24):46-47.
[3]王剛.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139.
[4]戴瑩.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151.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如何有效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