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雯
摘 要: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在已知經驗和矛盾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在學習過程中自發地產生疑問和學習興趣,使學習由被動轉變成主動,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學習興趣;主動學習;小學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上,應當給學習者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推理、驗證等過程,進而形成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課堂。
一、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李吉林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一書的“探索的過程”中提到: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
例如,教師在“認識角”的教學中用自編的電子數學繪本《線兄弟手拉手》創設情境,整節課在講述故事中進行。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本電子數學繪本,一起讀:線兄弟手拉手。(語音:綠綠、藍藍和紅紅是數學線家族中的三兄弟,三兄弟直直的,從不彎曲。)
師:小朋友,三兄弟有什么特點呢?
生:三兄弟直直的,從不彎曲。
師:一天,三兄弟手拉手去郊游,他們圍成了什么圖形呢?
生:三角形。
語音:三兄弟玩得可開心了啦。突然,綠綠摔了出去,現在手拉手的兩兄弟組成了什么圖形?
生:角。
師:哦,你知道現在剩下的是角,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呀!現在剩下幾個線兄弟了?兩個線兄弟怎么就組成了角呢?
生:把他們的兩條邊手拉手連起來。
師:你們看,兩個線兄弟手拉手就組成了角。這節課我們就與角來交朋友。
電子繪本的情境一下子就抓住了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鎖定,學習得更主動。情境提供了鮮明的感知材料,促進了學生思維與想象的碰撞。教師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并深刻地理解了角的組成及其概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收獲了知識。
二、問題中心,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能力起點。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設置問題的主線,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已知經驗和矛盾中產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知識時:
師:桃子熟了,小猴來摘桃,第一天摘了30個,你知道第5天摘了多少嗎?為什么不知道?你能想辦法給它添上個條件嗎?
生1:第2天摘37個,第3天摘46個,第4天摘50個,第5天摘60個。
師:想一想,你覺得她的這個問題怎么樣?
生2:不好,這樣的話就不用求第5天了,直接告訴我們了。
師:是啊,這個條件使這個問題沒有了價值。還有不同的嗎?
生3:第2天比第1天多摘3個,第3天比第2天多摘6個,第4天比第3天多摘7個,第5天比第4天多摘9個。
生4:第5天比第1天多摘10個……
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感悟條件和問題間的聯系,為學生打開思維創設寬松的環境。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的積極性也在增強,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勇于創新。
三、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除了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由學生的自身心理因素以及執行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學生對任務的執行能力不足,即使這是學生感興趣的,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課堂上在關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也要重視合作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知識時:
師:袋子里有1個紅球和1個黃球,任意摸出一個,你覺得會是什么顏色?
生: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黃色。
師:她說了一個特別的詞是——
學生:可能。
師:(小組活動)1.小組內1到3號輪流摸球,每次摸一個,摸完后放回。2.球放回后,要攪一攪以后再摸。3.一共摸10次,4號負責在書本64頁表格中,按順序記錄每次摸出球的顏色。
由摸球游戲入手,引發學生興趣。小組合作,分工明確,關注每個小組成員,人人都參與到學習中。在全員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由小組帶動個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它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向學生傳遞信息,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生動。
如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間隔排列”知識時,以《瘋狂動物城》的電影情景導入,創設進入動物城的入場券情境。
以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段入手,調動學生的興趣。多媒體教學使原來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通過圖形、動畫等表現形式而變得更加直觀,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馬曉琴.在小學數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J].數學大世界,2020(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