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更應當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中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不斷整合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方法融入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不斷地加強學生的行為引導和習慣養成,為學生找到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不斷結合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豐富課堂教學環境,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構建有效的培養模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應避開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在進行數學思維轉換的過程中,教師應逐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的不斷鼓勵下,讓學生意識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并能夠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氣氛,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結合實際,進行問題的不斷深入和分析,從而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應當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作為重要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課堂表現能夠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本質,運用所學知識快速解決數學問題,逐漸讓學生在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自主環境中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抓住問題關鍵,整合信息內容,達到有效解決問題的目的,讓學生被動的學變成主動的學,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數學課堂在不斷進行課堂創新的過程中,能夠用現代化教學思維思考課堂教學新形式,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應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其獨立思考能力為培養基礎進行教學問題的開展,突出其主體性。讓學生進入自覺思考狀態,并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展開不斷的聯想和創造,從而形成重要的創新能力和數學思維空間。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把握問題的關鍵
教師在不斷突出學生優勢表現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觀表達意愿,并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在引導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把握問題的關鍵,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及推理,形成重要的獨立思考習慣。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數量關系之間的變化,并能夠從問題的關鍵出發,認真審題,形成豁然開朗的解題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課堂,也是在不斷轉換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進行知識整體思維構建的課堂。在不斷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當加入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內容,總結教學經驗,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向。學生能夠將知識聯系生活,對問題進行擴展,從而形成重要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轉變教師觀念,營造課堂學習氛圍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只是教師主觀意見的表達,為了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全面發展為重要教學目標,在教學細節上與學生達成一致,在不斷激發學生興趣的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思考。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教師通過游戲的方式,在課堂導入部分進行前期知識的鞏固,讓學生在訓練中獨立思考。
(二)鞏固知識基礎,建立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抓住課堂教學重點,根據自身所學的知識,建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獨立思考能力需要學生具有穩固的知識基礎,并能夠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對問題進行合理展開,逐漸形成數學知識之間的有效連接。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踐,也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建,逐漸讓學生產生獨立思考的欲望,進而達到良好習慣的養成。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找到解題方法的同時,應當讓學生自主總結解題過程,在不斷鞏固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三)教師激勵評價,形成獨立思考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在課堂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指導和評價的過程中,應當采用激勵式評價。運用委婉的語言和幽默的話語,逐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讓學生感受自主解決問題的幸福,并逐漸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疑問,在解決問題中形成重要的數學素養,讓學生敢于挑戰有難度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潛在數學能力。
三、結語
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培養策略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加入學生喜歡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獨立思考的信心,在教學設計中應當運用綜合性教學方法,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朱超,簡華.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2017(3).
[2]田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5,1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