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容
摘要:地理學科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而圖像是地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利用圖像能夠將地理知識以更加直觀、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以圖導學”的教學方法,構建地理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開展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2-0067
初中學生對于直觀性的概念很容易掌握,在現代教學理論中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較為關注,在教學中通過思維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可以讓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以圖導學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對縱向以及橫向知識的有效整合,達到提升學生橫縱思維能力的目的,是一種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一、創設教學氛圍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生主體性地位得到凸顯。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和教育教學內容對地理教學進行創新,利用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的特點,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和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采用“以圖導學”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地理知識的直觀化、立體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一課時,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單純講解地球如何進行自轉、如何進行公轉,由于該地理知識過于抽象,學生無法進行聯想和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以圖導學”的教學理念,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出相應的動畫和模型或者借助地球儀模型,通過地球模型的旋轉,讓抽象的“自轉”“公轉”知識更加形象生動,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師還可以播放與公轉相關的視頻片段,利用視覺、聽覺多感官刺激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而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的外在必備條件,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創新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達到創設高效課堂的效果。
二、圖文有效的結合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內容有很多,但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地理思維,來充分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因此,地理教師可以有效地將圖文互相結合,使地理知識更加具象化,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內容,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從而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培養學生的識圖理解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世界的地形》教學中,地理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七大洲地形的分布和各個地形的特征,知道全球海底地形,使學生能夠制作出地形模型。這不僅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思考不同地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的精神。具體地講,首先,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七大洲的地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相關的地形分布和信息,激發學生對地形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地理教師為學生呈現世界陸地地形圖和海底地形圖,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相關地形知識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在觀看圖片中尋找主要存在的差異,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地理空間感。
三、培養相關技能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比較容易讓學生混淆的概念,尤其是一些語句相似的概念,學生進行死記硬背不利于這些改變的實際應用,但是如果將這些概念都放在地圖中進行學習,那么學生的理解能力將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當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虛擬地圖”之后,所有的地理知識是都會有一一對應的位置,這直接省去了學生進行知識整理的時間,而且也強化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此外,經常閱讀地圖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尤其是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閱讀地圖的過程中,學生還會對相關的信息進行一些整理,這是對學生的記憶力、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多種能力的集中培育。尤其是在現在出行靠導航的時代,地理相關知識的應用能力十分重要,可以大大提高一個人的生存能力。
四、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以圖導學”在傳統教學中的實用性其實并不高,主要是受到了技術和現有條件的限制,而使得其無法更好地開展。就拿搜集圖片資源這一條來說,僅憑借教師個人的能力是遠遠不足以滿足教學需求的?,F代技術的發展為“以圖導學”注入了新的生命,致使其產生不同的變化,例如展示圖片這一過程若是能夠結合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有多種展示的途徑。比如幻燈片、短視頻集錦甚至是三維構圖等,如能靈活運用,便可以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獲取渠道,為“以圖導學”教學模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為教師節省了大量的有效教學時間。所以,要想讓“以圖導學”教學模式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具體地講,教師要注意的便是展示圖片的形式。教師要如何進行選擇?這就取決于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師對學生心理變化的掌握程度,要分清楚各種形式適合運用的時機。例如七年級地理上冊中的《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其涉及行星的運動軌跡、運動狀態以及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天文位置,可以展示的行星動態較多。這種時候就可以考慮采用三維構圖或者制作幻燈片這種可以多方面展示地球在宇宙中運動的狀態的展示形式。
五、結語
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使用地圖進行教學是地理教學特點所決定的,也是這門學科的學習特點所決定的。只有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地圖,才能在相關知識的學習時像搭積木一樣,只需要將這些知識進行不斷的填充即可,然后在運用的時候按照位置以及相關的特點進行查找。這就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永學.探析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7):12.
[2]陳巖.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9(55):145-145.
(作者單位: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龍池實驗中學4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