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晶
本文系2019年度湛江市中小學德育課題《學科教學加強德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科研成果,立項批準號:ZJDYKT201923
摘要:隨著新課改要求的提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成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對于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其中教師如何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以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如何滲透德育作出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0-0031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德育是各學科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德育不僅是班主任一個人的工作,任課教師也應該按照學科特點,有目的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高中地理涉及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都對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具有很大影響。教師在傳授教學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符合祖國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貢獻。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開展德育滲透的意義
“素養”指的是每個人在一定的環境中能夠解決困難,并完成任務的本領,它可以通過觀察、學習、傳授等方式進行培養。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由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部分組成,是最能體現地理學科價值的關鍵素養。在校學習期間是學生知識、能力、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地理教師應將地理學科教學和德育滲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再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使他們學到地理知識,也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作為地球一員的責任和義務,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最終學生的道德品質、處事能力、社會責任感、人地協調觀念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養進行德育滲透的策略舉例
地理核心素養中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基本思維認知方法,地理實踐力是在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品質和能力,而人地協調觀是核心觀念,它直接反映出人類對地理環境發展的導向。我們在分析并解決地理問題時,正確的人地觀念才能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前三個素養是研究地理過程應當具備的方法和技能,而人地協調觀則是最終研究的目的。我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主要是人地協調觀素養的落地,即在課堂上讓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自然觀、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發展觀,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發展客觀規律的觀念。
1.借助時事熱點或歷史事件延伸德育知識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拓展當前發生的時事熱點或著名的歷史人物事件,讓地理教學充滿時代氣息和活力,在擴大學生視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當前的國內和國際形勢,使德育知識得到延伸。例如,在《中國的交通》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領略世界現代工程奇跡“北京大興機場”的魅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不光感嘆大興機場建造的技術難度之大,更應驚嘆祖國交通發展的滄桑巨變。老百姓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有路可走”到“有車可坐”“有機可乘”,再到現在許多大城市“一小時經濟圈”的發展等等,我們感嘆祖國的強大,感恩這些利民工程的建設者們,同時也學習他們傾心投入、執著堅守、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力爭做有思想、有夢想的合格公民。
2.開展主題探究,感受德育教育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提問,開展主題探究、實踐活動、角色互換、對比分析等方法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在問題的探討和解決中感悟德育思想。如在《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身邊的特色農業提前布置給各學習小組開展探究活動:搜集家鄉農業發展的材料,如徐聞菠蘿,廉江紅橙,遂溪甘蔗,官渡生蠔等,都是湛江的明星產品。課上再讓各小組發言代表展示調查成果,介紹大家在采訪調研過程中的感受以及發現的問題。教師再對各小組觀點進行評價,最后指導學生為家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通過探究,學生分析了湛江地區農業發展面臨的不利條件,如臺風、水質等,以及農業發展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既激發了探究地理問題的熱情,培養了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也使他們學會辯證地分析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給他們樹立了環境保護意識。
3.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滲透德育思想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一貫遵循的教學思想。課堂上,教師將地理原理和實際生活現象緊密聯系,讓學生認識并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感受地理魅力,體會德育思想。例如,在學習《太陽高度角的應用》中“太陽能板的安裝角度”考點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計算湛江市瑞云湖公園路燈太陽能板在春秋分時刻的角度以及方位,在課外地理實踐活動時,再讓學生進行實地觀察和測量,對比得到的數據與實際是否相符。如此一來,本節課在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新能源的使用對環境保護的意義,進而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創設教學情景,加強德育滲透
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主題鮮明的圖片、漫畫、視頻和優雅的詩詞歌賦等來創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心靈產生共鳴。例如,在《臺風》一課的學習中,通過播放2015年臺風“彩虹”在湛江市坡頭登錄的新聞報道,讓學生回憶和分享當時難忘的場景,體會自然災害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進而提高預防自然災害的意識。通過分享和學習,學生也能從本堂課中學習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勇于奉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使命感、自豪感。
三、結語
總之,生活處處有德育。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一種創新和突破,是真正有意義的地理課堂。地理學科教育與德育結合必然相得益彰,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能提高自身素養,全方位提升綜合能力,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姜艷芳.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的分析[J].啟迪與智慧(中),2019(12).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第一中學5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