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萍
【摘要】數學思維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分析能力,這與當前素質教育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相輔相成,同時,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提高學生成績和教學質量.理性思維具有相通性,數學思維能力對其他理工類學科以及下一階段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數學思維的培養是當前數學教育工作者極為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數學思維的重要性和意義,其次就當前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現狀作出分析,最后針對教學現狀提出幾點培養策略,從而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數學思維;高中數學;教學;培養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它既是對低年級數學的總結,也為大學的高等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該階段的數學教學重點不僅要向學生傳輸理論知識,而且應貫徹落實素質教育中學科核心理念的培養,其中就包括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數學思維是一種適用于理工類學科的學習技能,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思維導圖,從而使煩瑣復雜的數學知識條理化;它有助于學生全方位地解決問題,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不應僅停留于數學理論知識的培養和數學成績的提升,也應關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意義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理論知識和學科成績,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數學思維,有助于學生多視角考慮問題.此外,數學思維有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可以看到問題核心,數學思維的培養也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僅能作用于學生當前的學習階段和數學學科,同樣有益于學生大學的學習乃至未來的成長.例如多視角地分析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辨別數學習題中的誤區,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數學思維能力是綜合性和全面性的,其也包含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如邏輯思維.該能力對數學學科的學習同樣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物理、化學等理工類學科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所以,數學思維的培養能提高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學科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國家領導人在相關教育工作匯報中指出,應重新定位教育工作,其應在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旨在借助學科知識使學生深入了解知識的內涵,數學思維與學科核心素養不可分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思維不再停留于課堂之上和數學習題中,真正將學科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對落實數學學科理念最好的詮釋.
(三)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
傳統教育工作多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為主,并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其實,教育工作的核心應該是學生,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并及時掌握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在習題解答或面對實際問題中的思維方式,這也是數學學科知識培養的核心,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一味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而是對知識有獨特的見解,這對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不足
雖然新課標的推進和教育部門對教學工作的重新審視,使得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目標和新的定位,但是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機制使得高中階段的教學重點仍然停留于如何應對高考上,所以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較為忽視.
(一)教師觀念落后
大學的教育多依靠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并不會進行過多的指導,因此高中階段對學生而言可能是依靠教師引導學習的最后時期.但是,高考的壓力使得該階段教師普遍認為教學工作的重點是提升學生的成績,從而忽視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這樣雖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成績,但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并無益處,也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相悖.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首先應重視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二)學生解題思路不端正
目前,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中對習題的講解只注重引導學生按照傳統的解題方式解出答案,忽視了其他能力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長此以往,學生只會形成固化的學習方法和解題能力,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并無益處,也會為學生在大學階段的高等數學和微積分等學科的學習帶來困擾.其實,習題是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最佳手段,不同習題有不同的解答方式,教師應重視習題解答時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
(三)教學方式單一
現如今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煩瑣復雜的數學知識,高中階段數學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僅依靠傳統你講我聽的教學方式是遠遠不夠的,缺乏互動使得學生無法知曉自身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準確.因此,教師應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現如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在教育行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界面展示.教師應充分挖掘互聯網技術與數學學科知識的契合點,致力于利用豐富的互聯網技術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煩瑣復雜的理論知識增色添彩,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三、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雖然數學思維是相對難以理解且極為抽象的概念,但老師依然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去培養.
(一)充分結合教材內容
思維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以教材為依據,讓學生養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解題思路.教材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和關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材內容也有了全新的改變,不同于以往舊版教材中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闡述,新版教材更注重通過各種實踐方式和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白理論知識的豐富內涵和使用場景.毫無疑問,教材改革后,其內容設計和推導過程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推導過程的學習會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充分挖掘教材的亮點和重點.使用教材挖掘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和關鍵,教師應對教材內容有充分的認知,并善于利用教材內與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相關的知識點.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在課前拋出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課前復習找到答案,并總結推導過程,而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驗證推導過程和結論是否合理,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充分發揮教材的指導作用.
(二)總結解題方式
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方式.其實,實際教學工作中發現,學生在面對習題時一般都會急于求成,只求能解出正確答案,長此以往會形成較為固化的解題思想,解題方式也十分單一,多選擇指向最為明顯的解題方式.然而,每位學生對基礎的掌握和知識的領悟能力不盡相同,因此適合學生的解題方式也有所區別.對于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應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如采用逆向思維和平行思維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解題思路;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選擇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因材施教有助于平衡學生之間的差距,使學生可以按照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
數學思維的基礎是敢于創新、勇于探索,因此,教師首先應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思維使得學生能夠打破傳統的思考方式,讓學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思考方式,勇于突破常規.此外,創新是基于對事物的了解,而對事物充分的了解則基于對事物的充分觀察,只有學會觀察并分析,才能為數學思維的養成奠定基礎.學生在拿到習題時不應急于求成,一味地找到解答方式,而應認真觀察習題,分析習題的中每個信息的含義.不應僅滿足于一種方式解題,而應采用多種方式解出答案,此種教學方式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勇于探索和創新的意識,并借助于不同習題的考察形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他們將所學的知識以逆向思維、變向等的方式體現在習題解答中.平時的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達理論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深挖理論知識背后的推導過程,同時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的推導過程應用于實際解題方式中,在潛移默化中拓展他們的思維方式.
(四)引導學生定期歸納總結,強化數學思維
歸納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梳理學科內容,查漏補缺.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定期歸納總結的能力.然而,實際教學中發現教師對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引導多依靠題海戰術,之后通過課程考核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誤區和不足,無法從更高的層次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存在一定的單一性,教師不應僅使用此種方式.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構造方式,在每個章節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回憶課堂學習中接觸的知識點,并對其進行梳理歸納,在繪制過程中學生應深入思考不同的知識點是如何體現在題型中考察的,從而全方位落實數學思維的培養.
總之,數學教師應對數學思維的培養有正確且充分的認知,深切明白數學思維不是為了應對習題解答和高考,更重要的是落實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學生在其他理工類學科的學習中更加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李鳳英.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1):34.
[2]劉慧.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9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