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躬芬 陳思滔
【摘 要】 隨著時代的變革,國家對學生的教育更為重視,不斷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倡科學教育,在知識培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學會將知識活學活用,把知識和實際相結合來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能夠更好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學探討
引言:
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是一門引導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物質世界的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啟蒙性和實踐性,對完成立德樹人、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化學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讓知識內容教學和核心素養培養融為一體。筆者就以“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學為例,淺淡教學點滴。
一、通過信息網絡,有效提升“模型認知”核心素養
“碳”這種元素的存在對于00后學生來說并不熟悉,農村城鎮的學生可能見過煤炭,但城市的學生可能就只是聽過,根本不認識。所以,在學習“碳和碳的氧化物”時,可以根據學生對“碳”元素的實際認知度情況,借助現代的信息化網絡來進行教學。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化設備呈現清晰明了的思維導圖結構,讓學生認識碳的單質的結構特點、物理性質和用途。通過電子網絡教學,讓“碳”元素顯現得更加直觀。
例如在上“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出圖片,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結構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它們的異同點。在觀察中學生就會有點疑問,從外形上看根本就不同呀!這時教師展示精美的圖片,讓學生通過金剛石的圖片回答所看到的形態和顏色。學生通過結構和實物圖片直觀地了解金剛石的色、態、堅硬等物理性質,從而推導出用途,做成精美的飾品或實用的切割工具,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石墨,學生通過圖片清楚顏色和光澤,通過多媒體導圖的分析了解到質軟。通過多媒體簡單的實驗展示證明石墨具有導電性。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碳單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有了一定了解。“結構、性質、用途”思維關系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模型,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模型認知”核心素養。
二、完善化學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際的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學校的實驗場地和實驗設備有限,使得很多化學實驗不能有效地進行下去,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有關化學知識,甚至會出現對知識點不確定的心理。而且還會抑制學生的化學推理能力,對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如今,信息化技術就可以很好地彌補化學教學中的實驗環節,化學教師通過它就可以對課本知識以實驗的形式順利、準確、完善地展示給學生,把抽象的知識簡單化,方便學生學習。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可能因為一些實際情況的原因,實驗器材不夠完善和標準,所以化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網絡平臺來完善這節課題的實驗,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教師根據導圖的形式讓學生明白這個實驗的目的,按照理論對實驗的過程先分析一下實驗的步驟和可靠性。首先按照導圖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接著實驗開始,因為是實驗課學生注意力都會集中。視頻中的教師利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并將生成的氣體依次通過裝有浸過紫色石蕊試液的干花、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濕花、澄清石灰水、瓶口向上的集氣瓶。這時神奇的現象就要出現了,試管內產生大量氣泡,干花沒有發生變化,濕花變成了紅色,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這時點燃一根小木條,放入集氣瓶口,火苗熄滅了。一個又一個連續的現象直指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通過這個視頻的解讀,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到了充分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有了一個積極的學習態度,也讓整個化學課堂的時間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利用。
三、和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學習知識就是為了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化學知識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在課堂教學方法上不斷地創新和探索,選取合適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同時培養化學核心素養,以此來體現教育的意義。化學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應用來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的教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了解化學在實際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讓學生從多方面得到了有效發展。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取”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視頻來展示,證明二氧化碳的實用性。如滅火器的利用,因為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可以用來滅火,解決人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通過這樣的視頻觀看,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理解和記憶。二氧化碳還存在于我們的飲食中,碳酸飲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所以我們喝完之后總感覺想打嗝,感覺有一種氣體從肚子里出來。還有人工降雨、冬天煤氣中毒、一些化工原料都含有二氧化碳的身影。通過這樣的引導和學習,學生就會全面地掌握知識點,意識到二氧化碳的作用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對碳元素的認知也就會更深,為以后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結束語:
“碳和碳的化合物”課程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升“模型認知”核心素養,完善課程實驗教學以及結合實際應用三方面,從理論出發,借助實驗驗證,結合生活實踐,合理地將學科科學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體現出科學對生活實踐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林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育社會責任素養——以“燃料及其利用”復習教學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11):18-22.
[2] 張素紅,沈雪青.“教-學-評”一體化的主題式課堂教學設計——以初中化學“裝置氣密性檢查”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5):123-125.
[3] 鄧衍民.在初中化學深度學習中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以優質課“認識兩種抗酸胃藥”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05):33-37.
[4] 李銀芳.城鄉結合部學校初中化學分層作業設計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24):40-41.
注:本文系2020年福建省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研究立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單元教學設計與評價研究”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