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冬
摘 要:探討了網絡化環境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絡環境;初中教育;化學教學
化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化學知識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
一、利用信息化技術,挖掘化學教學資源
化學教師還應不斷豐富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應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挖掘更多有用、新穎的化學教學資源,從而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這課時,教師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收集常見的生活中的幾種物質及其變化,并對原子彈的爆炸進行評述,讓學生觀看、了解世界由物質組成且物質在不斷地變化。視頻能夠給學生呈現生動形象的畫面,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觀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震撼場面,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學習化學的志向。此時學生對本課的理論內容的學習產生了興趣,這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又如在教授“金屬材料”這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實現通過上網查資料,了解人類發現金屬、認識金屬以及使用金屬的歷史,還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金屬制品,如銅錢、紀念章等,然后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利用信息化技術,布置自主學習任務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化學教學內容,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以學習任務為驅動,促進學生自主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協作學習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授“保護水資源”這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海洋上生成“赤潮”和淡水中生成“水華”的視頻,學生觀看之后,教師提出問題:你知道產生“赤潮”或“水華”的原因嗎?發生這種情況,會有哪些危害?然后組織學生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收集信息,小組成員之間互動交流,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又如在教授“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時,教師制作微課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觀看并自學本課知識,在視頻最后提出問題:“人體內的各種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都有什么影響?”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包括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碘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參與,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開展得更加高效。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化學實驗效果
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降低化學實驗的難度,使得化學實驗活動有序開展,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態度。
例如,在教授“制取氧氣”這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氣體的方法。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將制取氧氣的完整過程發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實驗室制取氧氣過程有所了解,與此同時還應事先讓學生了解實驗室操作的注意事項,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安全、有效地做實驗。在做完實驗以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上網查找其他制取氧氣的方法,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自主進行實驗,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制取氧氣的相關化學知識要點,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四、利用信息化技術,科學、合理地布置化學作業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布置多種形式的化學作業,以此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化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生活中常見的鹽”這課時,教師除了為學生布置布置相關的化學習題以外,還為學生布置了家庭小實驗的作業:將食鹽與細砂混合后,如何再將它們分離開來?對此教師指導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搜索一些資料,想想分離的辦法。想出辦法之后,可以進行實踐操作,并讓家長將整個實驗過程錄下來,發到微信群中,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通過這種作業布置形式,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高了許多,可以充分鞏固學習過的化學知識,與此同時還可以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總結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為直觀、生動的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根據初中化學知識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提高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王秋月.網絡教育環境下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新通信,2021,23(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