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峰
摘 要:主要探討初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希望能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目前,初中數學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采用的教學方式不正確,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真正的提升。對此,還需初中數學教師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從而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
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加強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度。首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要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教師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此過程中,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相關情況的了解,包括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這主要是因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開展,不僅要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更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采取與學生實際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內在動力,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后,教師應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并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加強自主交流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自主交流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想法最為關鍵。
例如,在教授“鑲嵌”的內容時,教師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出示一幅圖,讓學生分析這幅圖都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圖片,并與同桌進行討論,學生思考完以后進行回答,教師再適當地進行總結,就得出了“鑲嵌”的概念。之后,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鑲嵌”,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鑲嵌”的概念。之后,教師為學生出示一張圖片,即某設計人員用正多邊形地磚鋪地面的圖片。學生觀看后,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看到這個圖片,你能想到什么問題?有的學生提出問題:“用正多邊形地磚鋪地面,有幾種方案?”有的學生提出:“用正多邊形地磚鋪地面怎樣鑲嵌最節???”……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篩選出有深度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由于學生探索的是自己提出的問題,因此自主學習動力非常足,在自主交流、討論過程中,學生都比較活躍,因此也獲得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三、借助課堂教學時機,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
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明確什么時機適合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而不是盲目的開展,否則就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在遇到數學重難點時,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突破數學重難點知識。
例如,教授“代數式的值”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本課的重難點,即正確地求出代數式的值。根據教師以往的經驗,如果采用教師先講學生后練的方式,學生往往雖然能聽會、看會,但一旦實踐操作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分析問題,列出代數式。之后,教師讓學生思考問題:如果想要求得代數式的值,必須給出什么條件?代數式的值是由什么值的確定而確定的?引導學生說出“代數式的值是由代數式里字母的取值的確定而確定的”,之后教師指出:只要代數式里的字母給定一個確定的值,代數式就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教師再次提出問題:求上述代數式的值可以分幾步?在“代入”這一步,應注意什么?讓學生回到剛才的題目,通過學生動手計算,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上述問題的答案。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圍繞本課的重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分析問題,也圍繞重難點進行實踐操作,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重難點知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梁凱毓,梁雪.自主學習策略在初中數學網絡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