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
◆摘? 要: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數學文化源遠流長,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尤為重要。但是在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方面,很多教師難以把控數學文化的表現形式,令數學文化的呈現過于生硬,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未被真正激發。為此,本文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各種方式,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文化的合理呈現提供理論參考,支持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文化滲透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比較重要。數學應該作為一種文化滲入我們的常規數學課堂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體驗數學文化,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又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這一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為了加強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效果,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這些年的教學經驗。
一、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中學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在小學課堂中的闡述,首先須要重視教材內容的呈現方法與效果。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課本很多單元都從不同角度滲透了數學文化,課堂之上引出數學文化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結合數學文化的方向,探討數學知識與問題。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設置了“生活中的數學”“你知道嗎?”等方面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對學生的數學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義,是學生形成數學學習方向、增強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素材。讓學生閱讀部分與數學概念關聯度較強的數學史、數學家、數學理論的背景材料,能夠從不同角度吸引學生的關注度,真正從數學知識來源的角度去積極思考,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閱讀資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周髀算經》,講述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祖沖之作為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數學家,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7位,成為國內外研究圓周率精準度的第一人。講解類似的數學故事,可以有效地揭開數學文化的神秘面紗,在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從數學文化到愛國情結的積極思考,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對推動社會發展進程的重要性,明白自身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意義。
二、在生活中的學習數學文化
數學知識源于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更加須要從生活角度為小學生提供一種了解數學文化的路徑。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將更加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更多地從生活中索取,繼而由數學文化的滲透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須要將數學文化的背景內容提供給學生,更加須要從生活角度去揭示數學文化的內涵與本質,進而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如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滲透數學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引用生活案例作為一種解釋數學規律的教學方法。“角的認識”教學目標為:使學生從實際生活的例子中體驗角的形成,初步建立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定義。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小鬧鐘”,讓學生來觀察鬧鐘分針與時針組成的圖形。然后通過問題來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如:“同學們發現分針與時針所形成的角度了嗎?那么同學們是否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舉出和這個角度相同的案例呢?”A學生回答:“書本的豎邊與橫邊也是直角,鬧鐘的12時15分,和書本的角度是一樣的。”B同學回答:“剪刀也可以形成一個角度,但是這個角度沒有辦法打開到一條直線那么大,不像小鬧鐘的時針與分針可以組成12時30分、1時35分、2時40分等直線。”此時學生所提出的多種生活經驗,恰恰是最能夠體現生活本質、與學生日常生活最為接近的數學規律。而教師沿用學生所提出的生活問題,可以更為方便地滲透數學文化。教師可以同時拋出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思考內容,例如:“兩個風箏的線是一樣長的,那么角度大小是否決定了風箏的高度呢?一般滑梯的角度會設置在多大范圍?角度太大了我們會不會害怕呢?”此類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通過生活現象理解數學文化,以及數學文化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不再機械地學習解題技能,而是更加注重數學知識的思考方式與分析規律,進而在解答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凝練數學問題的思考能力,最終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三、在其他學科中拓展數學文化
數學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與多種學科深度聯系,進而利用多種學科的交叉滲透,有效揭示數學文化的特征與魅力。諸如數學學科與歷史、語文、美術及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學科的交叉滲透,便是數學文化利用其他學科來拓寬滲透路徑的重要渠道。例如,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解節奏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化中的規律美;可以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格尺、圓規等數學工具,來畫出標準的圖形,進而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文化中的和諧美感,以及數形結合的表現機制與規律。很多美術作品中將平面幾何、解析幾何、立體幾何、代數知識、透視方法應用其中,旋轉變換之間,亦或對稱與非對稱的圖形結構之中,均能夠發現數學文化的審美特征。因此,在美術學科或音樂學科中滲透數學文化較為容易。如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詩詞:“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讓學生背誦詩詞的同時,也引導學生掌握了數數的規律,是數學文化與語文知識相互滲透的教學路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多種學科的輔助來增強數學文化滲透效果,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真正對數學文化產生主觀理解和認知。
總之,對數學文化的學習,相當于將數學研究問題的價值、作用、意義傳授于學生,數學文化的習得才是真正培養數學興趣的啟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揭示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方法,聯系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借助多種手段充分展示數學之美,加強數學文化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進而豐富教學素材,有效滲透數學文化,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孟燕平.數學文化與學生的學習方式[J].數學通報,2009,(3):21-24.
[2]張海鷹.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甘肅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