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杰
摘 要:職業教育具有“實用性、專業性強”的特點,旨在培養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技術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滿足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但是在當前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中,受到傳統培養模式等因素的制約,致使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低下,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必須要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和優化職業教育培養模式,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使其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職業教育;新形勢;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04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說,應用型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深厚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極強的實踐能力,將其應用到實踐中,最終更好地滿足社會實踐的需求。基于計算機這一專業的特點,職業院校在培養新型人才的時候,應立足于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通過多方努力,在強化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強化實踐能力培養,不斷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使其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一、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計算機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就是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崗位需求。但是在當前職業計算機教學中,人才培養目標依然存在嚴重的片面性:將計算機人才培養重點放到基礎知識,忽視了計算機的操作技能、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以至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低下,難以滿足新時代下的人才需求。
(二)計算機教學內容并未體現專業型特色
計算機教學課程是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直接決定了計算機人才培養的質量。但是在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院校的計算機人才培養中,教學內容并未凸顯出專業特色,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當前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中的教材內容比較陳舊、落后,缺乏與實踐之間的聯系。但是計算機本身就屬于一個快速發展的學科,自身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針對職業院校來說,最終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更好地滿足當前社會的人才需求。但是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課程內容比較陳舊,并且更新速度較慢,根本無法滿足當前的人才需求,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1]。
(三)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職業院校在開展計算機教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充分借助電子教案這一途徑開展教學。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信息量比較大、教學速度比較快,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根本無法實現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印象相對比較淺,甚至導致學生常常出現遺忘的現象;另外,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比較低,難以提升學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
(四)理論課與實踐課結合不足
面對當前社會上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職業院校在強化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還必須要加強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到一起,才能真正提升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使其更好地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但是職業教育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受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制約,常常將計算機理論知識作為教學重點,以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目標。如此一來,致使培養出來的計算機人才出現“理論知識強、實踐能力短缺”的現狀[2]。
二、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策略分析
(一)圍繞“職業能力”,重塑教學目標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院校在提升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的時候,應緊緊把握職業院校的教育本質,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滿足社會的職業需求。因此,為了提升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必須要圍繞學生的“職業能力”,重塑教學目標。一方面,職業院校必須要對自己的教育方向進行精準定位,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計算機教學的重要任務,并據此開展計算機課程改革;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在重塑計算機教學目標之前,必須要對當前計算機人才市場的需要進行詳細的調研,對當前市場中人才的專業能力進行統計分析,并據此立足于當代職業院校學生的發展特點,重新確定計算機教學目標,在強化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能,并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更好地滿足未來的人才市場需求[3]。
(二)優化課程內容,增強實踐性
課程內容是開展計算機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加強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背景下,專業院校在推進計算機改革的時候,應對當前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不斷增加實踐性的內容。一方面,職業院校必須要全面加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淘汰當前教學中滯后的教材,并引進最新的計算機知識。同時,職業院校還要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積極開發與學校特點相適應的教材,確保編寫的計算機教材具有時代性,涵蓋計算機領域內最新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在教學中,不斷增加實踐性的教學內容。這主要是因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在于強化學生的實際技能,唯有盡可能多地融入實踐性的教學內容,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計算機專業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如果單純地開展基礎知識、理論知識教學,很難使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這一技能,嚴重制約了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時,應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能力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基于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一邊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一邊引導學生進行上機操作,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職業院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時候,還必須要在當前的理論知識教學模式下,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開發比賽活動,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計算機軟件的開發中;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職業院校在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時候,還必須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優化計算機實訓條件等,確保計算機專業實訓教學的順利展開,促使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