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婭
摘要:詞匯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更是一個難點。由此可見,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學生只有理解詞匯內涵,才能熟練地掌握英語語法知識,準確翻譯語段或語篇,也能在有充分素材累積量的前提下創作文章。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詞匯教學。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堅持生本理念,重視運用技巧。本文以小學英語學段為例,分析了詞匯教學的設計與優化路徑,希望能為廣大同仁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 詞匯教學? 教學設計? 優化路徑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不斷推行,各學科教師都在積極探尋創新的教學方法,以構建高效課堂。其中,英語作為小學、初中、高中的重點學科,其教學改革方法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在詞匯課程教學中,教師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給予他們充分尊重,在了解班上每個人的學習狀態和身心發展特征前提下,設計針對性教學方案,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使用輔助工具,強化教學效果
所謂教學輔助工具,是指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我國正處于信息化時代,無論哪個領域,都在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教師需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利用校內現有資源,重新設計詞匯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教學工具,利用信息化教學,不僅能提升教學效率,還能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以詞匯為中心創設相應的語境,如播放音樂、動畫視頻等,把新教授的詞匯放在說唱或歌曲中,讓學生在有節奏的吟唱中或者輕松的氛圍中掌握詞匯。這樣一來,從根本上降低了英語的陌生感,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在理解的基礎上產生交流欲,和教師、學生一起分享學習感想或實際生活經歷。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使用多媒體輔助工具創設情境,充分體現詞匯的含義、特性,以及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方法,以此強化學生的拼寫和拼讀能力,使學生產生最直觀的感受,能夠根據理解和記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寫作訓練與日常生活交際中,深化知識記憶,感受學習樂趣,產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自覺參與詞匯學習與訓練活動,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重視語音練習,培養學生語感
語音訓練是詞匯教學的基礎,培養學生英語語感最常用的方法是語音語調的訓練,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模仿、朗讀、背誦,做到“見其形,知其音,聽其音,知其形”。但是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正式教學期間沒有充分重視這一環節。在新課程改革時期,教師必須在轉化思想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在課堂上組織語音練習。首先,從“聽”出發,教師要為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播放與所學詞匯相關的歌謠或聽力材料,使學生在輕快的節奏中愉悅學習,對詞匯形成初步記憶,成功激發探究欲,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拓展,引導學生開口說,模仿教材對話、跟隨節奏演唱英文歌曲、為動畫視頻配音等,鼓勵每名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及時糾正他們發音上的錯誤,保證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語感,實現理想化的教育目標。
如在教學人教版PEP四年級下冊中“What time is it?”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breakfast、lunch、dinner、get up、English class、go to bed等詞匯,通過播放story time的錄音引導學生表演,在PPT中展示相應的情境圖片。學生聆聽錄音后,教師可以進行實時提問:“Why is he hungry?What time is it?”學生回答:“Its time for lunch.”通過問答深化了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還能夠在交流中得到有效的反饋信息,為每名學生都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強化他們的語感和語言能力。語音練習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語感,無論在閱讀和做題時,都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語感需要日常點滴的不斷積累,只有不斷訓練和實踐,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升教學效率。
三、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增強詞匯的記憶
小學生生性貪玩好動,在優化教學路徑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考慮這一因素,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運用英語詞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期間,教師能夠通過一些途徑組織課堂活動,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組織相應的游戲活動,讓他們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發展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如教師可以開展分組游戲,將所學詞匯制成卡片,由教師出示卡片,要求學生準確地說出代表的詞匯,哪一個小組搶答的速度最快、回答的準確率最高,就會獲得一枚愛心貼紙,活動結束后,教師再統計貼紙數量,貼紙多的小組獲勝,可以獲得額外的獎勵;教師還可以組織聽音樂畫畫游戲、合作表演活動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的英語詞匯。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實物做輔助,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創設表演的真實情境,從而深化學生對所學詞匯的記憶,在實踐中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
如在教學“Do you like pears?”這個單元中apple、pear、orange、banana、watermelon、strawberry、grape等詞匯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游戲,展示相關水果單詞的實物,要求學生快速說出相對應的單詞,哪名學生或哪個小組的成績最高,就能獲得實物水果的獎勵。通過組織多樣性的活動,教師能夠快速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促進良性互動,一方面,降低了教學的枯燥性,營造出融洽、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降低英語詞匯學習的恐懼心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突顯英語教學的價值,強調詞匯的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互動中提升基礎能力,強化對所學詞匯的記憶,為未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教授高效方法,促進習慣養成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效率始終無法提升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習慣性地采取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授課方法,導致學生無法領悟英語語言的內涵。在優化授課模式過程中,教師需要自然地滲透詞匯學習的高效方法。現階段,教師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類:
第一,聯合記憶法。教師將所學圖片與實物相對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成功地將英語詞匯具象化,進而靈活應用所學的單詞。
第二,構詞法。很多詞匯都是由“詞根+詞綴”或“詞匯+詞匯”的方法構成,在教學陌生單詞時,教師需要著重講解構詞特征,最大限度地簡化復雜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生記憶所學知識的速度。
第三,拓展法。如在教學人教版“At the zoo”這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整合動物類的詞匯:elephant、giraffe、monkey、cat、dog、monkey、lion等單詞,再將fat、thin、tall、short、cute、long、big等形容詞列舉出來,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學生一起討論大家熟悉的動物名詞和常用的形容詞:tiger、snake、rabbit、fox、bear、lovely、beautiful、smart、lazy等,并在PPT中展示對應的圖片,在學習某個類別的詞匯時,進行有效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累積量,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的效率。
相關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善于找到高效的教學方法,創新更多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好方法,讓學生更積極地融入課堂,通過學習方法的傳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整體英語能力會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把英語比作一所房子,那么詞匯就是房屋的磚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打下扎實的基礎,學生才能進一步拓展知識,提升綜合語言水平。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英語詞匯教學,完善現行的教學模式,重新設計教學計劃,靈活地運用輔助工具,組織多元化的課上實踐活動,教授高效詞匯記憶技巧,再通過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針對性指導,最終實現深化詞匯記憶,實現提升綜合語用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田增琳.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9.
[2]李凌軒.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9.
[3]秦力.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詞匯教學中的應用設計[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9.
[4]熊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進策略研究[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仁大鎮李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