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展示了一節公開課的教學設計,闡釋了“文化創新的途徑”一課的價值認同,詳細介紹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重點講述了設計的原則,運用了哲學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原理。本節課主要開展了小組合作探究和創意設計PK大賽等活動。在這節課后,筆者還認真分析了這節課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
關鍵詞:文化創新;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6-0069-02
引 言
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文化發展的本質在于創新。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1]。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堅持正確的方向,糾正錯誤的傾向。
一、“文化創新的途徑”一課的價值認同
文化創新是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本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明確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優秀文化的熱情,使其投身社會實踐,積極進行文化創新。
二、“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原則
在設計的過程中,本節課充分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原理,即一般性和個別性的關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聯,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沒有離開普遍性的特殊性。在這節課中,筆者以《大圣歸來》這部影片中的文化創新元素為例,一層層地展示出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具體途徑。從一個案例中提取、總結出文化創新的途徑,充分體現了從特殊性中歸納概括出普遍性的一般性原理。學生在學習、了解了文化創新的途徑后,又通過創新設計大賽,把所學原理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做到了從普遍性回到特殊性。
(二)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導入:敢問路在何方(音樂),《大圣歸來》視頻;第二,探究新課。
活動一:小組合作探究
探究一:為了設計影片中的場景,《大圣歸來》的創作者到各地進行采風活動,全面收集各類素材。影片中的很多場景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如長安城、五行山、懸空寺、吊腳樓、桂林山水等。這部影片中的場景源于什么?體現在材料的哪些地方?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根本途徑。
探究二:《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美猴王、聰明、潑猴、疾惡如仇、高高在上、天不怕地不怕;《大圣歸來》中大圣的形象:迷茫、彷徨、堅強、勇敢、不忘初心、勇敢追求夢想和真善美。《大圣歸來》繼承了《西游記》原著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內涵。《大圣歸來》中的孫悟空既有傳統的精髓,又打破了傳統的局限。《大圣歸來》對故事情節進行了新的拓展和演繹,孫悟空這一形象會說很多當下流行的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魅力。
對傳統的孫悟空形象進行重新創作和演繹,創造出不一樣的齊天大圣,說明了什么道理?
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一方面,文化創新不能脫離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文化創新就會失去根基;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探究三:《大圣歸來》運用3D技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本元素,融合了東方美學取法大自然的淡彩風韻。《大圣歸來》套用了經典的好萊塢模式,山妖出場時運用日本的“太鼓”,影片中的石頭人明顯是在模仿魔獸,具有明顯的西方魔幻題材影視創作的痕跡,這都充分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借鑒。
從文化創新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得到了什么啟發?
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文化創新中,我們要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加強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但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我們必須以本民族的文化為根基,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探究四:“八年磨一劍”,大圣的誕生并非一帆風順,在創作中曾出現兩個分歧:觀點一,突然改變孫悟空的固有形象,不容易被觀眾認可,因此,我們應保持民族傳統特色,固守傳統孫悟空形象;觀點二,中國傳統的孫悟空形象已經過時了,西方技術先進、經驗豐富,我們應照搬西方的魔幻電影中的形象。
你怎么看待這兩個觀點?
在文化創新中我們堅持正確方向,糾正錯誤傾向,完全固守傳統文化——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一味地推崇外來文化——反對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活動二:創意設計PK大賽(見表1)
設計要求:第一,自選《西游記》某片段或者人物進行改編創作;第二,請各小組集體討論;第三,按要求寫出設計方案;第四,請每組選出發言人,來展示和推廣自己的設計。
消費市場調查:作為消費者,你愿意為最好的這組文化創意產品買單嗎?
閱讀與思考:一部《夢幻西游》手游收入或已超50億元。一部成本僅為700萬元的國產3D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票房挺進9億元。能獲得收益的一定是文化創新嗎?
活動三:
辨析:最近一部網絡大電影《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將制作團隊推上風口浪尖。片中太上老君與鐵扇公主偷情,生下紅孩兒等情節不僅畫風香艷,格調低俗,還顛覆了《西游記》的既定人設,引發了強烈爭議,使原播出平臺迅速下架。
第一,這屬不屬于文化創新?第二,文化創新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還應關注什么?
文化創新應反映正確的價值取向,滿足人們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應引領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思想觀念,能激發出人們巨大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從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使人的創意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進而更好地實現人的價值。我們要讓最優秀、最有活力的傳統文化進入現代生活,創造和形成符合今天人們文化需要和消費習慣的高品質文化產品與服務。
三、“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優點
(1)傳統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的導入。本節課教學以學生最喜歡、最熟悉的《西游記》主題曲導入,具有時代感的主題曲與最新的影片《大圣歸來》相結合并形成對比,導入做到了傳統性與時代性的結合。教師通過設問的方式,一步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完全沉浸在有趣的課堂教學中。
導入過程:播放《敢問路在何方》(音樂),提問: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影片的主要人物是誰?讓我們再欣賞一下《大圣歸來》的片段。《大圣歸來》里大圣的形象也是根據《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改編的。這個大圣形象和我們熟悉的孫悟空形象一樣嗎?大家喜歡這個形象嗎?有的同學喜歡,有的不喜歡。事實證明這一形象還是很受歡迎的。《大圣歸來》投資了700萬元,獲得了9億元的票房,是小成本、大收益的典范。今天我們從文化創新的角度共同探討《大圣歸來》成功的原因。
(2)探究式和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過程。本節課主要通過三個學習活動完成。活動一:小組合作探究,在這個活動中又具體分了四個探究活動。從《大圣歸來》的產生過程,逐漸分析文化創新產生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同時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方向,糾正錯誤的傾向。活動二:創意設計PK大賽。教師給學生提供幾個熟悉的片段,讓學生自己進行改變,或者進行人物形象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知識,并結合當前時代背景,創作了孫悟空的防霧霾口罩,改編了大鬧天宮的片段,等等。活動一通過四個探究案例,讓學生總結出文化創新的途徑,活動二中,學生將已學的文化創新的途徑,運用到實踐中進行創新實踐,充分做到了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的哲學原理運用。活動三:通過一個案例,進一步闡釋哪些是真正的文化創新。
(二)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每節課都不是完美的,教師在課程設計中總需要進一步改進。第一,時間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活動二的PK大賽中,學生表現得特別積極,每名學生都想把自己的構思展示給大家,每個設計都極具特點,這樣就難以控制時間,容易造成拖堂的現象。第二,學生積極性與教學目標之間的矛盾。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只能展示個別學生的想法,某些學生的積極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第三,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中的設問,使其更精練,并逐步推進。
結 語
綜觀整節課的教學,教師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做到了一案到底,沒有因引用太多的材料而喧賓奪主,真正做到了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創新意識和觀念。
[參考文獻]
邱平香,李洪余.“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09):42-46.
作者簡介:杜娜(1981.11—),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學位,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