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要求政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其中,政治認同作為核心素養的第一位要素,其宗旨就是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等。由此可見,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認同十分必要。為此,思想政治課教師需要轉變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素質、變革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幫助高中生樹立理想信念,讓學生的政治認同落地生根。
關鍵詞:政治認同;高中生;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5-0089-02
我國公民的政治認同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政治認同作為高中思想政治四大核心素養之首,決定著學生的政治方向和成長方向,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青少年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高中又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由于其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有限,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所以發展青少年的政治認同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青少年的政治認同,可以幫助高中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使其具有健康的思想政治意識,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可靠接班人。
一、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意義
(一)促進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確立了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為高中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其中政治認同作為四大核心素養之首,關乎學生的成長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確立,是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有中國特色的共同標識,也是其他素養的導向。政治認同素養在整個核心素養體系中起著關鍵作用,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品格。培養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素養能夠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贊同政治理論知識,增強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還可以使學生逐漸形成樂觀積極的價值觀、正確的社會意識,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學會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社會現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進而幫助高中生形成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他們極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迫切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師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政治方向直接關系到社會關系的和諧穩定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對高中生的政治認同培養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足夠的政治知識,還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政治情感、堅定的政治意志,并外化于政治行為。在高中時期,學生的認知等可塑性較強,所以學生的政治認同這一素養達成會為他的政治社會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生將能夠根據自己的政治認同外化自己的政治行為,不做不利于國家和社會的事,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培養高中生政治認同的方法
(一)國家和社會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
當前世界正處于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浪潮中,各國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公民的國家意識和政治認同意識極易受到其他國家意識形態的沖擊,所以我國加強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十分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加深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了解,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堅定的文化自信是文化繁榮的基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想加強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就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優秀文化結合起來,不斷堅定學生對我國的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抵御不良外來文化對我國文化的沖擊。在授課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有意識地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使高中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和行為準則,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政治行為,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還可以增加時事評述等環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時政教學活動。比如,利用課前或課后十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分享時政資料或讓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時政熱點分享給同學,加強學生對我國時事政治的了解,在豐富時政教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讓高中生對我國的民主政治產生強烈的政治認同感也十分必要,信任黨和政府,才能增強對國家的政治認同。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可以看出在我國人民群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讓高中生對我國的民主政治產生強烈的政治認同,政府可以通過開放網絡等服務平臺讓更多的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民主監督和民主決策中,讓高中生感受到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重視,同時還要大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滿足學生對于政府的期待,增強學生對政府的信任和政治認同。
(二)教師提升自身素質,轉變教育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迎來新一輪的改革,要求課程內容以主題引領,最終落實到四大核心素養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把教學的重心放在考試成績上,而是放在立德樹人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課程發展理念和課程標準要求,將教學目標轉移到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上,盡自己最大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首先,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儲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基礎是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的基礎。其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強烈的認同感,對黨和祖國有歸屬感,以自身堅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感召學生,讓學生不僅學習政治知識,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思想政治課要講求時效性,教師的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融入時事政治教育,關心關注國家大事,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各種各樣的社會現實問題。另外,新一輪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改革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民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熱愛學習,使自己的綜合技能和專業素質不斷提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三)優化教學方法,落實政治認同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知識較為抽象,理論性強,對于高中生來說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如果教師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不利于提升學生對于政治的情感認同。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授課時,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政治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賽等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用政治課中學到的知識解決發生在身邊的政治問題。比如,在講授《民主權利與義務》這一課時,由學生對于公民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了解甚少,認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與自己沒有多少關系,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政治生活情境,通過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從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總結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并能夠通過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融入政治生活中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政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提高高中生對我國政治制度和政治體系的認同感。
新課改還提出以試題式教學為引線,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議題進行自主思考和討論,總結出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可以通過議題,直面社會中存在的一些有爭議的、有討論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在面對多種價值觀的沖突時,堅定地選擇正確的觀點,并在此過程中深化對知識點的認知。
新版教科書還增加了綜合探究活動板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以加強對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如在《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如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戰役紀念館,開展觀看主題展覽等活動,實踐活動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寫實踐體會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新的認識。這些富有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完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提升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感。
結語
培養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是符合國家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
就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現狀來看,大部分的高中生政治方向是正確的。絕大多數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道路、文化有強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他們仍存在政治生活參與度不高、政治常識不夠扎實等問題。高中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關鍵時期,因此,對于高中生的政治認同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高中生是祖國發展的預備役,他們對于國家的情感態度和政治認同關乎著國家發展的未來。而政治學科作為學校教育中的德育學科和思想教育學科,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使命,這就需要教師在政治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教學技能,引導學生增強對政治的認識和認同感,讓政治認同落地,激勵高中生為實現中國夢而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這對于促進國家穩定民族團結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曉佳.高中生政治認同現狀及培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2]胡 月.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政治認同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2):30.
[3]李文秀.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政治認同培養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4]李曉玲.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學生政治認同培育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9.
作者簡介:孫航宇(1997— ),女,山東東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