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麗
摘 要:產出導向法是適應國內學生英語學習特點的新型外語教學方法。這種新的理念強調在英語教學中塑造學生的關鍵能力,并且要避免英語學習和實踐應用之間的脫節,真正使學生形成跨文化的英語素養。本文對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加以研究。
關鍵詞:大學英語; 混合式教學; 產出導向法; 融入
中圖分類號:H31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8-167-002
產出導向法利用任務驅動的方式提升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目標性,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并促成學生完成目標任務。產出導向法由國內教育專家設計,非常適合國內的英語教學需求,研究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具有廣泛的教學指導意義。
一、產出導向法與混合式教學概述
(一)產出導向法
產出導向法(POA)由國內外語教育專家文秋芳提出。該理論的現實基礎是國內超過半個世紀的英語教學實踐,分析、提煉和總結了國內外語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結合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然后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1]。國內的英語教學在過去長期停留在效率低下、實際應用薄弱、應試思維突出的不利局面。POA教學理論強調塑造學生的英語關鍵能力、突出英語學習和實踐應用的同步發展以及形成輸入和輸出雙向促進的模式,同時將教學評價也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而不是僅僅將其作為評估教學效果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核心環節包括三個方面,其一為驅動;其二為促成;其三為評價。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中先要借助“輸入”的方式引導學生構建學習的基礎,然后才能在這一基礎上完成創造性地輸出。但是在產出導向法中教學活動的起點并非基礎知識的輸入,與之相反,教學的起點一開始就是輸出。并且輸入和輸出并非以明確分離的形式存在于教學過程中。而是相互交織在一起,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中。
(二)混合式教學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以線下的課堂為主,線上英語教學模式憑借類型多樣的教學資料、便捷的學習方式受到廣泛的認可。混合式教學就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學生先利用線上教學資料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開展全面的自主學習,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講解部分遷移到線上,然后在課堂教學階段主要對學生線上階段的學習效果開展檢查和鞏固,起到查漏補缺的租即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顯著地增加了教學深度,更好地挖掘出學生的英語學習潛力。
(三)產出導向法與混合式教學的關系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是對教學形式的一種優化,英語知識講解部分的遷移為后續的課堂鞏固、課堂實踐和查漏補缺創造了空間。POA理論針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提出了更加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學用分離的缺陷,突出塑造英語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基于POA理論構建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實際上是教學形式和教學理論的雙重優化。POA理論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在核心邏輯;而混合式教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外在呈現方式。二者的有效融合將會對英語教學產生由內而外的提升,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產出導向法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教學模式
第一,明確教學目標。POA理論下要求英語教學中突出塑造學習者的關鍵能力。英語作為國際最主要的通用性語言,對學習者的英語口語溝通能力、書面閱讀能力以及書面寫作表達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些也是關鍵能力的主要構成。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在口語表達方面的訓練非常欠缺,而更深層次的英語思維、英語文化等則更是嚴重匱乏[3]。在POA理論模式下不能將英語教學僅僅局限在掌握一門重要的語言。還要引導學生按照國際交流、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去理解西方文化,將英語作為學習西方文化和思維的窗口。鑒于此,POA理論下的大學英語混合教學模式應該將教學目標定位為語言基礎和綜合能力。其中的綜合能力指的是培養學生從思維模式、文化背景、歷史、風俗習慣等方面去理解英語國家,使其具備跨文化發展的能力。
第二,設計混合式教學活動。上文中已經闡述了POA教學的三個核心環節,相關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自然也要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第一階段驅動,例如采用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先去發現自己在課程內容中存在的問題,使其形成目標感。這樣在后續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產生更加強勁的解決問題的動力。在學生明確自身不足的情況下布置一系列具有明確產出要求的教學任務。混合式教學中的“線上”階段應該與POA的驅動階段結合在一起,此時可預先設置一定的預習主題;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文件資料或者視頻語音資料;利用網絡的方式將這些學習資料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線上預習階段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掌握主體知識框架、總結歸納自己遇到的問題,完成知識的“輸入”和問題的“輸出”。等到混合式教學的“線下”階段,也就是課堂教學階段,前期的預習結果將為課堂目標的制定、課程產出等提供重要的參考。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根據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路線,在線下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模擬英語情境,或者組織高水平的英語辯論賽,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4]。在線上教學模式中為學生個人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如英語聽力練習、視頻內容觀看等。
第三,構建符合POA理念的混合式教學評價機制。POA理念的教學目標與傳統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差異,其突出的特點在于非常重視塑造學生的英語關鍵應用能力以及學用一體。在過去英語學習和運用之間往往是脫節的,而這種脫節造成學生的英語能力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一到實際運用中就產生很多問題。而POA理念下必須將能力和應用作為評價的基本前提,在前期的驅動環節和促成環節本身就已經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和產出任務,教師將根據這些任務的具體呈現形式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小組類的學習任務中還可引入學生互評的模式。基于POA的英語混合式教學中要分為線上評價、線下評價和綜合評價三個方面,在線上評價階段主要分析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效果,據此來判斷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對學生產生了良好的“驅動”力。在線下評價階段主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后反饋來評估教師的“促成”措施是否有效,根據前期制定的關鍵能力培養目標來判斷具體實施的效果。在“線上”+“線下”的綜合評價階段主要分析這兩個階段的銜接性以及POA理論與混合式教學的融入情況,前期制定的教學目標依然是判斷的根本依據。
(二)形成具體教學實施策略
第一,混合式“驅動”。學習過程不應該是一種被動地接受,而應該呈現出主動探索的姿態。POA模式下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驅動”,所謂“驅動”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積極地開展自主學習,這是其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亮點。在混合式教學的線上階段要創建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學生利用線上的軟件平臺獲取教師發布的任務。而這些任務的呈現方式是多樣化的,具體要結合教學內容來確定。問答、歸納、閱讀理解、寫作等都是可取的方式[5]。在混合式教學的線下驅動階段,教師可事先布置一些必須由小組配合完成的任務。例如,根據教材上的課文內容組織情境互動式學習內容,這種驅動性學習任務只能在課堂學習階段加以檢查。
第二,混合式“促成”。1)在為學生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之后還要由教師開展一系列的引導性活動,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這些學習目標,這也是促成環節存在的主要意義。產出導向法所設定的學習任務以及具體的教學活動對促成環節的具體實施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混合式教學的線上促成措施主要為收集教學資料、引導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重點內容、設置學習任務等。并且這一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答疑,輔助學生完成預定學習目標。混合式教學的線下促成措施主要包括組織課堂討論、小組活動以及落實其他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2)教師在“促成”環節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引導方法。并且整個過程應該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推進。POA理念在促成環節的應用始終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英語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來開展,英語教學的落腳點依然在詞匯、短語、句子、段落等內容,按照逐步深入、逐步提高的方式推進這些教學內容。
第三、混合式“評價”。在這一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踐行POA理念下的“以評為學”,線上教學活動以及線下教學活動都要評估其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1)評估方式。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有些任務主要布置在線上,而且學生在提交結果時也主要在線上,對于這類任務主要采用線上評價的方法。線下教學任務必須由不同的學生共同在課堂上來完成,此時就應該采用線下評價的方式。2)評估時間。有些教學活動可在學生提交學習結果后立即開展評價;還有些教學活動在當前還不能立刻判斷其教學的效果。如寫作教學,學生在學習一些優美的詞句以及文章結構布局之后還要在未來的寫作訓練中加以應用,然后教師才能評估此類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評估時間可分為延時性和即時性兩種[6]。3)評估活動的互動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般是多種教學評估方法綜合在一起運用,學生通過線上網絡學習平臺提交的學習結果一般可由計算機自行評估,主要集中在閱讀理解方面的教學評估。在線下教學活動的評估中則是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的互動應用。評估的最終目的是發現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措施和方法。
三、結束語
基于產出導向法構建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的策略時應該先形成相關的教學模式,根據其理論將英語教學劃分成“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核心階段,將其融入到線上和線下兩個教學環節。在驅動階段采用多種方式促進學生自主開展學習、發現問題以及形成目標。教師要布置一定的線上和線下學習任務,“促成”階段則是輔助學生實現目標任務,“評價”階段主要是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項目名稱: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研究,項目編號:2020TJ009
參考文獻:
[1]呂麗珊.“產出導向法”運用于U校園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No.194(11):67-70
[2]于爽,劉瑜.基于產出導向法理論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校園英語,2020,No.530(38):69-70
[3]胡志紅.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1):24-25+72
[4]崔洪靜.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式教學課堂實踐[J]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000(001):74-77
[5]任藝.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新一代:理論版,2019,000(023):P.31-31
[6]胡志紅.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00(004):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