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楊二杰
摘要:沈士德院長指出:“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充分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革現有的培養方式。” 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要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則,即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素質特點,采取更為靈活的分類培養模式,將學生按技術應用型、 技術復合型、技術創新型分類,從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構建、教學組織形式、教師轉型培養等方面進行改革,因材施教,分類培養, 使每個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成。本文重點論述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改革必要性與理論基礎,提出具體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職業學校;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教學改革
一、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改革必要性
(一)生源的多樣性和學生能力差異要求
不同學生的學習背景及習慣不同,學習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從生源來看,職業學校生源來源比較廣,且學生以往學習方式不同, 基礎存在一定差異,如采用統一化的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而且也容易使學生陷入學習困境。對此,采取分層教學方法尤為必要。
(二)學生出口需求的就業、升學、創業等多樣化變化
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將來會到不同崗位中,且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不同,這就意味著他們今后的發展方向也不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細化人才就業指導計劃,落實因材施教能夠為人才培養點亮指路明燈。
二、分類培養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轉變思想觀念,放下思想包袱
思想是行動的先驅,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要從學生的思想入手, 給其傳輸不同專業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具體要求,通過這種方式細化人才培養策略,使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放下以往的思想包袱,重新看待專業課程,明確學習方向。
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及能力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對于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引入實踐性教學內容, 也可組織工學交替實習。
其次,對于理論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組織其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能力及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當然,教師也可引入一些探究性問題或者企業的真實項目,使學生在思考中學習、掌握新知識;對于一些交際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注重其營銷能力的培養。
總體來看,分類培養是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優勢將其培養成某方面的人才,這種培養模式肯定了人才的發展性,于人才潛能的挖掘也有積極意義,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分層教學與分類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互為補充,其更加側重于人才引導方式的變革,根據不同人的興趣愛好、學習特征選擇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引領學生通向成功的彼岸。
從教學目的來看,其注重不同學習背景、學習方式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其與行業接軌,在專業環境的熏陶下感受更多的專業知識,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專業化發展。
(二)依據學生基礎和意愿,科學分類定位
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受生活習慣、受教育環境的影響,他們的學習意愿與學習目標均存在一定差異。對此,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基礎和意愿對其進行科學地分層與定位。
首先,教師要進行長期的行業企業調研,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不同行業對人才素質的實際需求。以汽車行業為例,教師可深入當地龍頭企業調查近年來汽車領域的發展態勢,并對汽車維修技術、營銷策略等方面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展開相關教學。
其次,教師也要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對行業發展的認識, 并引導他們做職業發展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計劃,促進自身能力提升。
此外,教師也可結合學生的特長制定“特長生”培養計劃, 以優帶劣,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均衡發展。
做好學生的分層定位后,教師也要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征為其提供不同的作業工單、引導文等材料,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過程中。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采取“興趣引入、任務驅動” 的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以任務為主線,能夠連接各個教學部分, 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這種情況下于學生個性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優化,如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通過分層討論、合作探究把握學習核心,避免其重復、低效學習。
此外,教師在教學內容導入過程中,也要借助信息技術靈活處理相關內容,如應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抽象的內容、應用微課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等,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發展。
此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通過這種方式明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而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不斷查缺補漏。
三、結語
綜上,職業學校分類培養、分層教學能夠助力職業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加快課程改革的進程。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轉變以往的思想觀念,放下思想包袱。同時還要依據學生基礎和意愿科學分類分層定位、改革教學方法等,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勇,孫小娟 . 大數據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J]. 數字通信世界,2021(04):166-167.
(四川交通運輸職業學校,四川 成都 6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