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珂
摘要:隨著教育環境的不斷變化、新教學大綱的調整,在學生的考試內容上也做了一些新的要求。面對這樣的情況,化學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做出一些調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變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就幫助教師達到了這一教學效果。文章結合教學案例,針對變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作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化學;變式教學;教學方式
前言
一、關于變式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在保證原有理論基礎上,針對命題進行一些合理、有目的的轉化,就是變式。換言之,教師需要不斷轉換命題中非本質的特征因素,對問題中的條件或是結論加以轉換,使學生逐漸掌握問題的本質內容。教師在應用這一教學方式時,需要掌握針對性、適應性、參與性三種原則,利于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變式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能夠達到以下幾種效果:第一,為解決化學問題做了有效的鋪墊,引導學生從變式聯系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第二,變式教學為解題后的鞏固環節提供了有力幫助,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深化對化學知識內容的深刻認知。第三,變式教學在習題練習中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變式教學的應用
(一)理論知識變式教學
理論知識是化學課堂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相關化學知識前,需要先學習與之有關的理論內容,在對其有較為深入的理解之后,才能夠更順利的進行后續的學習內容。在以往的化學理論知識教學環節中,教師所選用的方式較為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其課堂學習效率自然也較為低下。而變式教學在理論知識部分的介入,為學生營造了具有趣味性、挑戰性的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也是極有幫助的。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化學有關“元素”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具有相同中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叫元素;具有相同電子數的微粒一定是同種元素的原子。在說完之后,教師需要提問學生:上述幾種觀點是否正確?原因是什么?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為學生預留一些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自主判斷。又如,在進行初中化學人教版中關于“分子”的一部分內容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初學的理論知識,對題目進行判斷,并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證明自身觀點的正確性。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一些概念性的理論知識,將之設計成判斷題,并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對錯、分析原因。從化學知識的基礎內容出發,變換一些非本質的條件,多設置一些“陷阱性”的問題,學生在這些問題不同角度的變式中,能夠得到一些新的思維啟發,對相關理論知識內容也會有進一步的了解。與此同時,學生在此種變式教學下,可以進一步澄清概念的內涵,明晰外延的教學內容,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也會有所變化。
(二)化學實驗變式教學
在化學教學中涉及到了很多實驗內容,變式教學在化學實驗環節中的應用,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實驗態度,還能夠幫助學生糾正自身的研學態度,使他們逐漸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認真對待實驗的態度,進而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
例如,在開展初中人教版有關“排水法”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做以下教學安排:教師需要明晰本實驗的本質,通過對相關材料的研究,我們可以認識到,這一化學實驗主要是試管內壓強的大小。簡單來說,在試管內的壓強大于大氣壓時,試管內的液體就會被排出來;反之,若是試管內的壓強小于大氣壓,試管內的液體就不會被排出來。在清楚這一實驗的本質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變式思考:若是在實驗中,將試管變成廣口瓶或者是圓底的燒瓶,當氣體的壓強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是否會出現與試管實驗同樣的實驗結果?經過變式實驗,學生得出了一樣的實驗結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出“取出地窖中可能存在毒性的氣體”的實驗內容,要求學生結合實際的情況,設計具有可行性的實驗步驟。在這一環節中多數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實驗設計:將地窖密封起來,挖一個用于排氣的道口,挖一個用于進水的道口,在進水口引入水流,在排氣口就能夠獲得氣體的樣品。這樣的實驗設計顯然是脫離實際生活的,并不具備可行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裝滿水的集氣瓶放到地窖內,再將其中的水倒出來,此時集氣瓶內的壓強必然小于大氣壓,集氣瓶內就會充滿需要汲取的氣體。組織學生進行變式實驗,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有更多方面的發展,讓他們在獲得實驗樂趣的同時,更為深刻的理解化學知識內容。
(三)習題訓練變式教學
習題訓練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也是初中化學教師將自身的解題方式、技巧等內容傳達給學生的主要載體。教師需要對習題進行多樣的變式,一方面,習題變式訓練減輕了師生雙方的壓力,為教師在其他教學環節投放更多精力,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提供了基礎條件。另一方面,學生在化學思維推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在面對化學問題時,能夠多方面地去思考,這對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培養是極有幫助的。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學的習題練習中,針對“工業上常用10%的稀硫酸去除鐵器表面的鐵銹……”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做一些變式。在原來的題目難度并不大,主要是對化學基本知識的考察,學生只需要按照化學公式就能夠將之解答出來。教師可以在原題的基礎上,增設濃硫酸的密度,再要求學生對其進行解答,分貝涉及了體積與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難度。通過變式練習,學生能夠多方面、多角度地去了解化學學習內容,使學生逐漸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結語
總而言之,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變式教學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為學生帶來了諸多樂趣與挑戰,也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對學生的綜合發展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參考文獻:
[1]顧丹丹.“境脈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新授課中的應用探究——以“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為例[J].名師在線,2021(18):28-29.
[2]吳光發.基于“遷移學習”視角下初中化學教學效果的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000(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