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愷
摘要:新課標指出了高中生物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學生能主動反思、質疑,形成獨立分析、動手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生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學習中只是聽從教師指導,缺乏質疑教師的意識和勇氣,這不僅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也不利于他們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整合生物資源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使學生成為敢于質疑、堅持自我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生物;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
批判性思維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要求學生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勇敢質疑、創新,對權威提出挑戰,在批判中形成獨特的生物認知。高中生物課程中蘊含了許多科學家的智慧,這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批判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教學、實驗教學等多種生物活動鼓勵學生根據生物依據提出質疑,從而引發他們對生物知識的探究,逐漸形成批判性的學習思維。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調查
本文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隨機對300名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有65.3%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3%的學生具備強烈的批判意識,而其余學生缺乏尋求事情真相、質疑、分析的能力,雖然大部分高中生仍然具備很強的知識探索意識,但批判性思維能力還有待加強。在調查高中生物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中發現大部分教師都認為學生應該具備批判性思維,但部分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理解不正確,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否定他們的觀點,這一調查結果與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有一定關系,另外有50%的教師認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出正確的決策,對生物學習有一定幫助,在認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上有65%的教師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當代高中生的必備能力。綜合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處于積極的態度,對批判性思維的認知也比較正確,但由于缺乏培養經驗,運用的培養策略不恰當,導致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不成熟,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物基礎和素養制定培養策略,確保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發展。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
想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就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思維限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探究。但由于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地學習狀態,很難主動提出質疑,因此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質疑意識,鼓勵學生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逐漸形成質疑和批判的學習習慣。例如在《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的教學中,需要讓學生掌握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案例提出問題,如人每天要吃很多食物,可不論是什么都能被我們的胃消化,食物在我們的身體里進行了怎么樣的消化過程,以此來構建問題情境,引出“酶”這一主題。接著提問學生酶是什么,人體的細胞代謝都是依靠酶嗎,科學家對酶有怎樣的研究,讓學生閱讀課本實驗找出答案。在不斷提問解答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提問的能力,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針對實驗提出問題,如一二號的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實驗中的材料可以用其他物質替換嗎,三四號實驗說明了什么等,在教師、學生的互動提問中引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深入思考,并形成質疑、批判的習慣。
(二)借助生物實驗,激發批判意識
高中生物是一門自然類學科,需要通過實驗引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探索,形成獨立觀察、提問和實驗的生物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生物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先對生物實驗提出假設,再動手實驗驗證猜測,再改調整實驗方案、重復實驗等,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活動形成嚴謹的科學意識,具備批判、質疑的科學素養。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教學中,先帶領學生復習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說說有絲分裂各時期的變化特點,為實驗提供知識基礎。再讓學生自由結組選擇實驗材料、器械,共同制定實驗計劃,明確有絲分裂的實驗步驟,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適當提醒學生,提問學生應該選取植物的哪個部位進行實驗,如何制作臨時裝片等,讓學生對實驗有大致的認知。在進行過一輪實驗后,鼓勵實驗失敗的學生反思自己的問題,如自己選取的植物部位是否不對,在裝片時哪一步出現了問題等,是否存在解離不充分的問題,觀察有絲分裂主要觀察的是哪個結構的變化等,使學生主動回顧、質疑自己的實驗過程,分析每一個實驗步驟的目的,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批判意識,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
(三)融入科學事例,展示批判思維
只有不斷質疑、不斷探索才能促進科學的發展,高中生物課本中有許多關于科學家質疑、批判的案例,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開展批判性思維教學,用真實的科學案例演示質疑的過程,從而帶動學生的勇敢批判。例如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教學中,可以講述有關孟德爾批判質疑的故事,介紹孟德爾從大學畢業后就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豌豆實驗,從三十四個豌豆品種中挑出二十二個進行實驗,并在實驗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科學精神,在閱讀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后調整了自己的實驗重點,并且對玉米、紫羅蘭等植物也進行了實驗,通過這一批判性的行為證明了遺傳規律對大多數植物適用,雖然他知道自己的發現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但并沒有急于發表,而是帶有批判性地反復實驗了很多年,正是因為孟德爾敢于質疑的批判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才推動了人類在遺傳學上的進步。通過這一故事,學生能學習到科學家身上的優秀品質,并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推薦,高中生物應重視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通過問題教學、實驗教學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借助科學家的故事激發出學生的質疑意識,使學生形成積極提問、探索、解答的學習習慣,促進他們科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楊恩.促進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高中生物學教學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21(43):135-137.
[2]祖喜銀.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1(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