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要:民族團結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取向,面對全國的小學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有助于學校的德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既有利于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相關要求,又能引導各民族的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民族觀。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陣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作為溝通小學生和學習內容之間的媒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民族團結情感教育,系統學習民族團結知識,有利于小學生深刻體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加強學生愛國熱情,從而為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民族團結;培養策略
引言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博大精深。在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時,加強對各民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培養,進而通過各民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認同來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應從小學階段就對我國的青少年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加大民族文化的傳播力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在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民族團結情感教育概述
民族團結教育應把對各民族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民族團結教育的主要目的,推動各民族人民為我們國家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進一步而言,要在全國范圍內鼓勵各民族人民通過各種形式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價值觀,尊重差異,和諧相處。對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要通過一定的文化知識傳授,使小學生深刻體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培養小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進而通過小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意識的培養。
二、道德與法治課程民族團結內容分析
課本教材關于本民族方面知識包括:地理常識、本民族文化歷史和節日習俗、內部團結等;需要小學生明確體現自己所屬民族的分布區域、人口數量等基本地理常識,了解自己所屬民族的語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點及來源;本地區的民風、民俗和文化活動,以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學習掌握本民族人民之間應當平等相待、和諧相處,攜手創造本民族美好未來的團結精神。
對于國家層面的知識掌握,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了解我國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知道并理解這些差異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了解56個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點;形成“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認識;還應了解我國的革命歷史,知道我們今日的生活來之不易;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學習我國的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對他們的敬仰之情;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的特色與成就;了解各民族語言文字特點。
三、加強學生民族團結情感教育的建議措施
(1)重視小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的培養
民族團結教育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重要取向,對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符合學校思想教育的要求,通過一定的文化知識傳授,使小學生深刻體會民團結的重要性,為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從小學培養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引導各民族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民族觀,對于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2)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宣傳民族團結
學校的校園文化展示著學校的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是具有導向功能的隱性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隱性教育力量,在教育中應當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學校應充分利用好校園文化來推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開展。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將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內容滲透進校園物質文化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民族團結內容;與此同時,在校園精神文化方面,還要營造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交往氛圍,綜合利用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來共同培養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
(3)教師應豐富相關知識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新課改也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克服教科書編寫的局限性,靈活使用教材。首先,教師要不斷學習科學文化和社會文化歷史等知識,努力了解各民族地理環境、文化、節日習俗等,完善自身的民族團結知識體系。其次,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自己對民族團結內容的敏感性,關注民族團結前沿問題,立足于生活實際,及時更新已經掌握的民族團結知識。最后,教師還要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教師不能完全依賴于教科書的修訂,要能夠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對教科書內容進行分析和解讀。
(4)引用多種教學方法,便于學生接納吸收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擺脫“枯燥”、“乏味”的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民族團結內容,并能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積極組織格各種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民族團結知識,增進學生的活動經驗。引導各民族學生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友好相處。例如,在學習我愛家鄉山和水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班上的少數民族學生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與此同時,漢族學生也要向少數民族同學介紹自己的家鄉,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比較一下彼此家鄉的不同之處,增進學生之間相互了解,領略不同文化的魅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豐富小學生民族團結知識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引導小學生將所學民族團結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將生活體驗進行內化,培養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
參考文獻:
[1]何敏蘭.新時代小學思政課如何實現立德樹人[J].智力.2020(09)
[2]蘇元煒.談小學思政課“活動體驗·悟道踐行”的實踐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