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杭
摘要:高中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鍛煉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是廣大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針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方法,本文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增強趣味;合作探究;分層教學;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258
數學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常用工具,是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高中數學是學生深入探索數學世界的必經之路,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根據新課改理念,高中數學課程以全體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任務,提倡興趣教學、探究教學、分層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希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讓學生在快樂中收獲知識與技能。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結合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設計出高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變化,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 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認為數學知識復雜抽象,學習興趣不高
一方面,數學課堂向來被冠以枯燥無聊的頭銜,它不像文科那般活潑生動,數學追求語言的嚴謹性和邏輯性,數學教師們在課堂上大多不茍言笑,導致學生們對數學教師存在畏懼心理,也不喜歡學習數學;另一方面,高中數學知識相對抽象和高深,學生們難以理解,這就導致某些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熱情不高。
(二)應試教育制度下,教師習慣于“滿堂灌”
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通常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他們通常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請大家將課本翻到哪一頁。”然后講述基本概念與性質,接著講解例題,按部就班地陳述解題步驟,最后進行“題海訓練”。然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沒有帶來多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成績也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部分教師容易“一刀切”,忽略學生個體差異
眾所周知,高中生們由于心理發展特點、智力背景、家庭情況等多種因素,對數學知識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他們雖然處于同一個班級,卻處于不同的數學層次,這種情況是十分普遍的。而某些教師恰恰忽略了這一現象,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學生進行“一刀切”,導致學生無法獲得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式。
(四)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
很多高中學生一成不變地采用學習初中數學的方法學習高中數學,認為只要多做題就會提高分數,可事實并非如此,由于他們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數學成績普遍較差.還有的高中生不注意平時積累,寄希望于考前臨時突擊,這自然也無法取得好成績.高中數學知識較抽象,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才能靈活運用,而且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再加上學習時間分配不合理,數學成績難以提高
二、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方法
(一)增強課堂趣味,寓教于樂,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心理學知識表明,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學習某項事物或者認知、參與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決定個體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歷史上許多科學家的偉大成就或重大發明都是在興趣的指引下達成的。與此同時,興趣是學生認真聽課、刻苦學習的基本動力,也是提高學生數學水平的關鍵。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興趣,才會積極學習數學概念和定義,主動探究數學規律和定理,并且將其內化吸收,在解題中加以運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高中數學知識時,應該采取多種措施和手段,或創設教學情境,或設置懸念,或提出有意思的問題等,以此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與沖動,讓學生樂于學習數學、勤于學習數學。
(二)開展合作探究,突出主體,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所謂合作探究,就是以教師的指導為前提,鼓勵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分析討論,最終掌握知識,提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定位清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和組織者,這樣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指路人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為主的互動式教學理念,以此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三)開展數學分層教學,關愛學生發展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但不同學生由于家庭、學校、個人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其各自的發展情況有較大的區別。即使是同屬于一個班的學生,有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數學學習體系,可以獨立地學習、思考一些數學新知識并完全掌握,而有的學生卻對數學知識缺乏敏感度,對數學學習仍然摸不著頭腦。鑒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若教師簡單地使用一概而論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教學,就會使得學生的個人發展受到局限。所以教師要能在教學中適當地開展分層教學,將數學教學計劃進行分層處理,為處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置合適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實現發展進步。
(四)指導解題策略,掌握規律,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數學問題千變萬化且不計其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總結數學問題的解題規律和技巧,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題策略是取得解題成功的關鍵條件,就好比行軍打仗時的軍師,能提供最便捷、最有效的作戰方式,節約物力財力,節約思考時間,使學生迅速而漂亮地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優秀的解題策略能幫助學生指明解題方向,簡化解題步驟,從而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正確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也不斷進行編排和審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教學方法要推陳出新,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升個人修養和專業技能,積極探索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或手段,為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貢獻出自己的聰明和才智。
參考文獻
[1]曲文娟.淺談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現[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36.
[2]鄭文強.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8(9):81.
福建省屏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