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華
摘要:人地協調觀是地理研究的重要關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尤其是在當今復雜的發展環境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協調觀是一項重要任務。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育的使命和必然時代的發展是通過培養學生對人與地球和諧相處的態度,引導學生進入科學的世界觀。為此,本文探討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人地協調觀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人地協調觀;培養策略
人地協調觀是高中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人地協調觀概念,在地理課程與道德之間建立緊密聯系的重要起點。教師使用地理教學作為平臺來滲透人地協調觀的培養,這對于優化教學效果很有用。因此,教師應該從自己的角度來解釋人地協調觀的內涵,并能夠將其整合到地理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綜合能力。
一、人地協調的概念
所謂人地協調概念,是指人類發展與自然地理環境協調。人與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人們要實現的現代化。高中生是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創造者和追隨者。通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學生將能夠更理性地審視人與環境的關系并采取方法。通過鼓勵人類和自然問題樹立對自然和環境的關懷的觀念和理解,以更可持續的方式解決人類和自然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更好地實施教學改革,促進我國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促進我國自然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人地協調觀的培養策略
1.結合實際
高中地理教科書的內容非常復雜,知識點是分散的。因此,不可能將重點放在告訴學生關于人地協調上,并且在教科書中的大多數情況和示例中,沒有任何直接聯系無法回應學生。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創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對應的適當情況,并在教學地理知識時結合相關的教科書知識。有必要使用直觀,清晰和同理心的情境,以便學生正確,有效地理解課程的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創建一個合理的科學情境,從而使情境中的每個細節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
例如,通過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進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程以促進學生對城市化定義的直觀和清晰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城市化與當前的城市地理環境結合起來,以指導學生體驗學習。地理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該地區在過去十年中的發展和變化以及未來的前景。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程計劃向學生展示當地發展的歷史和有代表性的舊照片。通過比較過去和現在,學生可以直觀地體驗城市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科書的內容,與學生一起分析城市化與城市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創造這種情況,可以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2.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過去,破壞性發展嚴重阻礙了人與地球的和諧共處。先前的發展概念是“先發展,后管理”,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表明,當發展概念錯誤時,該國便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但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沒有走過,這表明許多人想要保護地理環境,但確實不知道如何保護。因此,教師應將此問題納入課程中,讓學生考慮,并允許學生找到與社會發展以及自然發展相一致的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發展學生的基本地理素養,并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當教師在“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中解釋“尋求人與地球的關系并遵循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時,教師可能會要求學生對通往該國的道路做一個分支總結。包括幾個問題,即選擇可持續發展的原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邁向可持續發展?通過分析問題,使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人地協調的重要性,并拓寬人地協調的方法,以便學生可以通過地理知識探索人地協調標準,從而也可以了解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自己無法破壞人與地球之間的協調關系,并創造出良好的環境圖景。
3.教學技術創新和人地協調觀的融合
鑒于高中地理課程的特殊性,教師應認識到人地協調融合在高中地理知識以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的重要性,并積極實施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創建一個信息獲取平臺,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感覺到人地協調關系。通過進入教室,教師可以通過學習課程知識來更好地組織人地協調的相關材料,從而過濾信息資源,并使用圖像,視頻和文本在學生面前直觀地呈現課程知識。通過觀察地理知識,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人地關系,滿足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需要。第二,深化教學實踐的改革,教授學生關注和體驗人與地的關系。在當前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中,發展學生對人與地球和諧的態度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一個復雜目標。為了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和原理的教學興趣,應結合地理特點,加強和深化教學實踐。對知識的解釋可以從簡單的解釋開始,然后逐漸加深。通過與學生互動,教師可以加深學生對人地關系的理解,從而達到發展高中生對人地協調的態度目標。此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實踐中創建一個獨立開放的學生環境,以增強學生對人地協調的觀念并將其付諸實踐。學生可以通過自我搜索來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結論
總之,通過在高中地理上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學生可以從科學的角度看待社會發展。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整合和諧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使學生了解人與地協調的概念,學習并能夠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
參考文獻:
[1]邱月. 高中地理教學中人地協調觀培養策略研究[J]. 中學教學參考,2020,(31):93-94.
[2]原嘉琪. 高中地理教學中人地協調觀培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