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萬兩
摘要:電子書包是信息化環境下的產物,是指利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的便攜式終端,其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個人電子移動終端與網絡學習資源作為教學載體,對學生各個環節進行覆蓋,讓學生在課前、課后、課中都可以在數學化的系統中學習。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電子書包在初中學科數學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實現了師生之間的隨時隨地交流。基于此,本文針對電子書包與初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模式與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電子書包;初中數學;策略研究
一、電子書包與初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價值
(一)有助于形成新型教學模式
對教師來說,教學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中,只要具備移動終端與網絡就能隨時隨地可以展開教學,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詳細重點講解,針對某一難點進行隨時解答。對學生來說,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以教室為唯一,他們只要在網絡覆蓋的地方打開電腦上或手機上的移動終端,就能開展在線學習,還可以與小伙伴或教師在線上進行溝通,此階段可以為課堂學習打下一定基礎,進而可以更專注于新知識的吸收。
(二)有助于創建新型教材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內容的重要載體,其相對來說更新與調整的時間跨度較長,無法隨時結合學生需求變動,而電子書包可以結合需求整合教材內容,在平臺結合學生實際發展情況制定電子版教材書,創建新型教材。
(三)有助于創新教師教學模式
對初中生來說,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甚至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畏難情緒,在內心已經開始拒絕數學。而電子書包可以將學習內容與先進技術有效融合,讓數學復雜的內容轉變為直觀的圖形與動態運動,讓學習行為轉變為在平臺寫寫畫畫的形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此形式,從根本上創新教學形式。
二、電子書包與初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模式與策略
(一)立足電子書包,創建新型教學模式
在深度融合過程中可以創建新型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幾個環節:一是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在平臺布置相應任務,學生在移動終端登錄逐一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后將其提交并上傳至平臺。再由教師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并在線進行批改。此環節相對靈活度較大,學生可以自由參與分享心得與互動活動。二是課中學習環節,此環節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教師授課中引導學生在平臺中利用多種組件解決問題,包括電子計算器、圖形輔助等;在練習部分教師將習題上傳至平臺,學生在線進行解答,解答提交后平臺自動進行批改,學生短時間內就可以了解自己的解答情況。三是課后練習環節,平臺具有遠多于課堂學習的資源,學生只需要登錄賬號就可以自由選取,在學習專欄里觀看優秀教師講課視頻,在互動專欄實現與他人的成果分享,在留言專欄提出一定的疑惑,不斷擴展自身對知識的接觸范圍。此課堂形式注重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選取,實現了彼此之間的互動與聯動。
(二)結合實踐與摸索,提出融合教學策略
結合電子書包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實踐,本人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一是實現多組件參與課堂學習,初中數學中涉及大量實驗驗證的題型,需要學生運用多種學習工具進行操作與驗算,包括幾何定理、函數等。電子書包中的很多組件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簡化學生的驗算過程,包括圖形計算器、互動題板等,這些組件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為學生開展研究提供工具支撐。二是實現課件與幾何畫板的結合,課件是多媒體時代至今教師經常使用的工具,其具有制作簡單、畫面簡潔直觀等優勢,經過不斷的應用與實踐,其已經具備大量功能。課件與電子書包中幾何畫板的結合,可以讓電子書包平臺使用更加便捷,可以發揮兩者的優勢,實現兩種形式的切換與互動。三是數據分析與錯題本的結合,電子書包可以自動收錄學生的錯題,并將其整理成數據傳至教師端。四是小組形式與電子書包的結合,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督促,實現彼此之間的相互幫助,進而有效提升整體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人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新興的科學技術正在不斷應用于各個領域中,且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電子書包是該時期下的產物,其作為一種新型技術,促使計算機與信息化走進了教育行業,以現代化的技術為教學帶來了重要的課程資源,以移動設施的普及為教學帶來了新的轉變發現,其自身優勢與特點在教育行業發揮著重要的價值,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目標與重點。
參考文獻:
[1]黃莉.數字化背景下初中數學概念課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與實踐探究——以滬教版八年級數學概念課教學為例[J].福建中學數學,2020(08):7-9.
[2]肖亞萍,鐘永江.電子書包環境下初中數學智慧教育案例研究——以《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Z3):61-64.
[3]孔志盛.利用電子書包引導初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案例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中學版,2016(0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