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婷
摘 要:小學階段是數學思維能力的起點,在小學階段打好扎實的數學基礎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數學成績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這個時期學生的數學思維已經逐步建立起來,所以教師應抓住關鍵期,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策略
在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適應和理解數學思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數學思維能力和處理數學運算的能力。其中,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數學運算能力至關重要,運算能力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因為課標具有階段性和連續性,其中小學各個階段的數學教材內容都是環環相扣的,而數學運算能力作為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速度,也是影響數學成績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的數學運算結果具有準確性,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一、運算能力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數學有三大基本能力,分別是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而運算能力是數學最重要的能力,是書寫綜合能力的具體表現。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必備技能,運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數學成績,如果學生的運算能力比較差,就很難在有限時間內寫出正確的答案,考試時題目答不完,即使匆忙地寫完題目,正確率也很低,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到了高年級,數學問題越煩瑣,高年級的數學重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但數學思維能力的強弱與運算能力成正比,學生的運算能力不合格,會給以后的數學學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學生也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目前,小學數學的基本運算就是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加減乘除的運算,在低年級階段以整數的運算能力為主,所以教師在低年級階段要抓好學生的運算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措施
(一)掌握基礎的運算知識,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講授數學運算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運算法則的復習,教師要教會學生溫故知新,加強學生對運算法則的理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法則的推理從而加深學生對運算法則的印象。教師在教授運算時,需要讓學生對數字有一定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進行三到五分鐘的數學運算練習,以保證學生對數學運算過程有印象;教師還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運算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授二年級數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投影儀上展示計算的過程,使學生對運算過程有具體的認識,在學生掌握20以內的運算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接力賽”,教師出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接力回答,答對的有獎勵,以此激勵學生對運算的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樹立運算的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運算的基本能力,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運算過程的規范性。在學生運算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字跡潦草、不清晰的現象,運算的過程也不清晰,會出現豎式不規范和運算符號對不齊的現象,導致成績偏低,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書寫的規范性,字跡工整、格式規范,豎式也要數位對齊,條理清晰。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準備錯題本。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學得快忘得也快,錯題本能起到警示作用,它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整理問題,使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減少錯誤的頻率,錯題本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對運算能力的信心。每個學生的發展具有差異性,所以學習進程也有快慢之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以表揚學生為主,幫助學生建立對運算能力的信心,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出問題。
三、結語
總之,本文針對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低年級運算能力的培養策略做出了上述分析。數學運算能力作為數學知識系統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巨大的影響。通過使學生掌握基礎的運算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樹立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堅曉.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低年級運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10):201.
[2]符錦進.淺談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