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我國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完善與創新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優質學習環境,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而在初中綜合教育中,英語寫作教學始終達不到理想效果,為此教師必須嘗試將現代化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使閱讀與寫作兩大關鍵板塊有機融合,真正實現“以讀促寫”,最終提高寫作教學效率,本文將深析“以讀促寫”在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以讀促寫”模式;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童柳香,福建省泰寧縣第四中學。
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同時也是學生的弱項,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實際、分析學生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提高的根本原因,就此進行自我反思,并對現行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創作的主觀能動性,豐富課程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以此來提高整體教學有效性,進而促進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由于初中英語教師多年來深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他們在展開寫作教學時,習慣性地提供主題、分析結構,并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創作,最終再進行統一批改。學生在此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他們最終創作出的文章結構相似、內容模式化,而在得不到教師針對性評價的前提下,他們也難以產生明確的自我認知,導致寫作水平無法真正提升。而新課程改革為教師提供了創新寫作教學方法的機會,他們可以借此轉換思想,確保學生在課上的主體地位,再根據每個人的語言基礎與最終創作文章對他們做出綜合評價,理性地分析優勢與不足之處,從而保證學生在寫作中有所收獲。而想要實現上述理想化目標,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整合,從而豐富寫作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 “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優勢
英語寫作考查學生對日常所學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檢驗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但是傳統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的思想固化,他們最終創作出的作文結構規整、內容合體,卻無法取得優異的成績,因為教師在其中無法看到創新與真實情感,而“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主題討論任務,或者帶領他們分析文本的整體結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拓展,他們也能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嘗試從多元角度去分析問題,同時也可以在他人的發言中提取對自己作文創作有用的素材,最終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有效應用,在豐富自己的作文內容時進一步得到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以讀促寫”教學能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三、 “以讀促寫”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 以閱讀制造話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傳統教學中的英語寫作活動單一、枯燥,教師僅僅是為學生提供了寫作主題,并沒有啟發他們的思維,導致大部分人都對所寫主題提不起興趣,同時也無法整理寫作思路,最終呈現出的文章只是在套用格式并填充主題相關詞匯,大大降低了可讀性。教師想要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能在主觀能動性的驅使下自由思考,進而豐富作文內容,提高作文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巧用閱讀教學來制造話題,從而自然為學生后續的寫作積累有效素材,期間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創設法來構建課堂,首先分析教材內閱讀文本的內容,并明確其核心,以此為基礎進行多樣化的主題拓展,并以圖文、音樂、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為他們帶來視聽上的雙重沖擊,從而自然對相關主題產生深入探索的興趣,并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教師、同學分享,進而開拓視野,獲得充足的素材累積和英語知識儲備,最終更高效地完成作文創作。
例如講解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1“Playing sports”中Section C部分閱讀文本時,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制造下述討論話題:“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Is a basketball match exciting?”“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a basketball team?Why?”“What are the rules in basketball?”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產生創作興趣,也能豐富作文素材,最終創作出更優質的文章。
2. 模仿閱讀框架,搭建寫作支架。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相互融合的關系,從語言學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讀為理解技能,即語言的輸入,寫為表達的技能,即語言的輸出,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因此想要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整體語用能力,教師一定要想辦法將語言的輸出建立在語言輸入的基礎之上,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作文創作時就可以不再機械式地疊加詞匯,而是真正有感而發,提高作文質量。想要實現上述理想化目標,教師可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同學們分析文本框架,將類似“First...”“When I...”“After that...”“In addition...”等具有連接性質的句式整理出來,并明確每一個句式在文中起到的作用,這樣一來學生不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這些固定搭配,而是真正體現出了英語學科的語言性,他們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所學靈活運用。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英語語言信息的接收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他們也能在后續創作中整理好寫作思路,在明確目的后完成語言的表達,展現出自我態度,提高綜合語用能力。
例如在講解仁愛版九年級上冊“The Changing World”中“Changes in Beijing” 時,在講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本文,圍繞當前學習的主題內容和知識,根據下列表格的提示,寫一篇題為 “Changes in My Hometown”的英語短文。
3. 分析文本留白,鼓勵學生自由創作。通常情況下初中英語素材中都會帶有大量的留白,這些留白為學生提供了創新思想、獨立表達的機會,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留白組織豐富的課堂活動,活動類型可以是主題演講、主題辯論、分組擴寫、情境表演等,教師在此期間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轉化思想,讓他們能從最開始的模仿心態轉化為獨立寫作心態,心態的轉化可以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他們會在教材文本原始基調的基礎上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并逐漸在此過程中得到自我思維的升華。學生在參與到課堂中各項留白補充活動時能夠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補充方式,可以是單句擴段、同義句轉化、思想填充、行為描寫、結局增設等,他們能大膽地用自己積累的語言知識對閱讀文本進行全方位的創作,從而實現開放性思維的發展,提高整體英語寫作能力[4]。除此之外,對留白的自由創作也讓學生逐漸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快樂,他們會逐漸養成用英語記錄生活事件和自我思想的優良習慣,讓寫作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得到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未來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講解仁愛版八年級“Our world”中“Rainforests”一文時,讓學生看最后一段并提問“Is it the last sentence of this ?passage? ”學生肯定會回答“No.” ?教師追問“What will you write if you are a writer?”引出“How to protect the rainforest?” 讓學生小組討論如何保護熱帶雨林并續寫文章。
4. 分析文本結構,強化學生寫作素養。初中時期學生在進行英語作文創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邏輯混亂的情況,作文內容主題思想不夠突出、主次不夠分明,即便語言文字優美,也會降低最終觀看效果,而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低、寫作素養未達到規定標準,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一定要集中進行尋找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角度出發來完成高效課程的構建,以思維導圖為輔助工具展開閱讀教學,這樣一來同學們在進行文本解讀的過程中能明確作者每一部分創作的核心,也能了解這一核心和文章主旨之間的關系,深入學習這些創作手法,進而在正式進行自我語言表達之前也能梳理寫作思路,保證每一部分的內容都不偏離故事的主線,體現出英語語言的結構之美,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也能從根本上強化自身的綜合語用能力,在未來的英語學習中展現出更好的狀態,實現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在講解仁愛版九年級上冊“Saving the earth”中“In today's world”開頭的文本時,教師可以為同學們進行詳細的結構分析,首先明確文本主題“noises made by”以此為基礎構建思維導圖,第一自然段介紹了“current situation of noise pollution”,第二自然段描寫了“noise can lead to deafness”,最后一段則詳細分析了“noise pollution in public”,這樣一來文本結構明確,學生在解讀段落時目的性會增強,同時他們也能學習作者的結構布置經驗,在后續寫作中將其合理利用,提高自己文章的邏輯性和可讀性。
5. 組織小組活動,豐富學生寫作內容。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是在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他們能在學習中將知識內化,最終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將英語語言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未來工作之中,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教學的過程中也應始終將學生視為課堂主體,為他們提供語言交流的平臺,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地展開拓展教學,為學生提供部分課外教學資料,讓他們以此為基礎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所有人都能將生活中已經發生且會持續進行的事件進行多元化描述,還能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西方國家的文化、歷史、傳奇人物等,他們之間會互相幫助,引導組內成員將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悟全都釋放出來,這樣一來所有同學都能在同組小伙伴的帶動下強化對生活的熱愛情感,也能真正將閱讀狀態轉換為寫作狀態,豐富素材的累積,最終在對作文主題產生多元化認知后進行自主創作,發揮思維的靈敏度,促進整體寫作能力的提升。
再如在講解仁愛版八年級“Our world”中“Rainforests”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為同學們布置寫作主題:“If without rainforests,what will happen?”并要求他們進行分組討論,在此期間學生能在互相交流中轉換思想,通過“What can we get from rainforests”這一較為簡單的問題出發反向思考,結合生活實際對可能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從而拓寬思路,豐富作文內容,提高作文質量。
綜上所述,初中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加,他們在進行英語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吃力,寫作效率與整體作文質量也都無法達到理想化標準,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課改的機遇,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融合,通過話題制造、留白補充、組織小組活動、框架模仿、結構分析等方式來實現以讀促寫的最終目標,強化學生英語作文創作能力,促進他們核心素質的發展,為未來更高難度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楊靜.初中英語“以讀促寫”視域下單元整體設計的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蔣敏.“以讀促寫”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D].西南大學,2020.
[3]王燦.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以讀促寫”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0.
[4]康嘉航.“以讀促寫”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9.
[5]張吉萍.“以讀促寫”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