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魯班工坊是職業教育領域國際化合作的品牌項目,自2015年以來已經在歐洲、非洲、亞洲在內的十幾個國家揭牌建設,也將中國職業教育最前沿的授課標準與魯班工坊建設國家共同分享。本文將深入分析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特點,為國內職業教育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魯班工坊;課程標準;英語專業;啟示
【作者簡介】王翀(1987.08.02-),男,漢族,天津人,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高職教育國際化。
【基金項目】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20年度課題“職業教育魯班工坊建設模式與專業教學標準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2-4044)。
自2015年第一個魯班工坊在泰國正式揭牌成立以來,中國高職院校已經在英國、葡萄牙、巴基斯坦等十幾個國家建成魯班工坊并啟動運營。魯班工坊作為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國家化合作品牌,代表了中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搭建了世界范圍內職業教育領域溝通的橋梁,在建設過程中也形成了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顯著特點。本文將主要分析魯班工坊特殊的專業課程標準特點,將其與傳統課程標準建設方式進行對比,為提高國內高職院校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水平提供參考。
一、 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特點
1. 專業課程建設標準由多個建設主體合作共同完成,建設主體具備國際化特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標準的建設主體,普遍意義上講,主要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高職院校、相關合作企業共同設計和完成。每一個建設主體的組成部門都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起到總體方向的指導作用,在整個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進行監督和質量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根據多年積累的數據和經驗,為專業課程標準建設提供技術技能市場更為需要的方向性引導;高職院校主要負責專業課程內容本身的建設,其建設主體又主要以高職院校的教師為主,根據教學經驗不斷調整和完善專業課程標準的內容,一方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技能的新要求,一方面滿足學生發展的新要求;企業作為職業教育產出人才的直接用人單位,主要提供技術技能人才市場用人要求的動態需求,提高專業課程標準的時效性、實用性、可行性。
對標傳統的專業課程標準建設主體及其發揮的作用,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主體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國外教育主管部門、外方合作院校或機構、外方合作企業。國內傳統專業課程標準是高校及其緊密關聯的相關單位之間縱向深入互動的成果,而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則將這一范圍繼續橫向延伸,囊括了國外對應的相關單位,形成立體的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體系。這種傳統縱向互動與橫向互動的延伸,是魯班工坊建設項目“國際化”特點的集中體現,它的具體特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在建設過程中以中國高校為主導,同時吸取外國合作院校或機構的修改意見,在多輪討論和磋商后形成最終的專業課程標準;其次,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把合作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技術人才的具體需求作為重點參考內容,因此,在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過程中也詢問和接納合作國參與魯班工坊項目的企業建議,這些企業一定程度上也間接參與了標準的制定;最后,多個魯班工坊所在國家教育部門對專業課程標準進行了認定并納入本國教學體系,以官方正式認證的形式把魯班工坊專業課程作為整個教學體系的組成部門。這種認證形式是中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走出去”的標準之一,也是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國際化水平提升的最突出體現。
2. 專業課程建設標準緊貼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需求,建設內容兼具實用性、時效性。我國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雖然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幾個主要方面:(1)高職院校模仿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在專業課程標準中更多地注重了學術化,而忽略了職業教育的根本特色,即動手和實踐能力,導致“去職業化”的傾向;(2)專業課程標準的內容缺乏時代性特征,在多年的使用過程中沒有及時地進行更新,與經濟社會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比相對滯后;(3)專業課程標準內容的制定,更多以高職院校自身為主體,缺乏針對企業、市場需求的需求調研,教學內容偏向理論,實踐性知識較少。
魯班工坊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國際化合作項目,在專業課程教學標準的制定方面從建設之初就具備先天優勢。合作建設的專業課程標準由中外雙方合作完成,在供給側和需求側都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才能夠達成一致。換言之,中方高校提供的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是在對合作國具體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后篩選而來,同時,外方合作院校或機構也會根據本國國情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特點提出專業需求,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達成的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內容能夠將設計的合理性最大化,最終為當地提供最急需的職業技術技能教學與培訓,滿足最迫切的職業技術技能培養需求。這種專業課程標準建設方法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兼具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標準應該達到的實用性、時效性特征。更重要的是,隨著魯班工坊合作項目的不斷推進,合作雙方還會隨時進行專業課程標準內容的動態修訂和完善。魯班工坊受訓學生能夠對魯班工坊的專業課程標準內容進行主觀意見反饋,授課教師通過理論知識和實訓操作的教授過程檢驗專業課程標準內容是否存在欠缺,招聘魯班工坊畢業生作為員工的企業在用工過程中把學生優勢和不足進行反饋,從而以市場本身作為試金石,讓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在檢驗和修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二、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對職業教育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啟示
1.增強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主體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魯班工坊的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過程中可以看出,雖然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主體增加了外國的政府部門、教育部門、院校、機構,但是它的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卻體現出高度的協調性:中國政府部門能夠對合作方向和目標進行宏觀指導,外國政府部門能夠提出合理的專業需求;中方高校能夠起到專業課程標準的建設主體作用,積極發揮院校在教學經驗方面的優勢,外方院校能夠積極配合中方院校進行學生需求調研,準確把握專業課程標準的培養目標。
在傳統的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過程中,幾個建設主體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與互動,雖然分別都提出了對專業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在建設之前缺乏信息的溝通,建設完成后缺少共同研究漏洞并提高完善的環節,導致最終英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要增強各個建設主體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企業、院校應當形成一個機構完善的組織架構,對建設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統一協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能夠把握英語專業的最新國際國內發展趨勢,指導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大方向;企業能夠提出市場為導向的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相對于院校自己的判斷更加準確、可靠;院校能夠吸納多年來英語教學的經驗,鼓勵一線教師獻計獻策,為英語專業課程教學標準建設提供經驗支持和參考。
2.提高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主體的深入參與程度,為課程建設提供更為豐富的參考意見。作為擁有國際化背景的職業教育合作項目,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與傳統意義上的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相比主要有兩點不同之處。一方面,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參與主體數量更多、層次更廣泛。因為傳統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參與主體只涉及國內的各單位,而魯班工坊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參與主體涉及中外雙方的同類型單位。另一方面,所有參與專業課程建設單位的參與積極性都被高度調動起來,因為只有緊密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搭建好合作國家、院校、企業之間都滿意的合作平臺。
國內高等職業教育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應當不斷提高參與建設主體的深入參與程度。首先,高職院校是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建設主體,也是標準制定完成后主要的實施前沿陣地,因此,高職院校在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過程中要激發教師、學生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站在不同的角度為標準的建設提供全方位意見和建議。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是專業課程標準的直接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體會到課程標準的優點和缺陷,在長期且連續的使用過程中能夠系統地記錄專業課程標準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在重新修訂時及時提出,為專業課程標準內容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參考。例如,英語課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各行業的代表性人物,利用他們的故事背景來進行英文課文的敘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行業代表人物也有更迭,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人物的不熟悉,并不能在英語課文的學習當中深切地體會到課文想要表達的精神,難以產生思想上和認識上的共鳴。因此,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課程內容的時效性,鼓勵教師和學生為英語專業課程標準提供使用感受和質量反饋。
其次,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英語專業課程標準建設全過程。英語和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特殊,它的實際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特別是在科技型創新企業和技術型生產企業當中。但是有很多企業在招聘和使用新員工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英語能力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從而需要增加企業對員工的培訓,也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因此,企業要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專業課程標準的建設過程中,在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的源頭就增加企業對未來員工的具體要求,減少員工在初步進入企業后的“二次學習”給企業帶來的培訓壓力。
參考文獻:
[1]唐小俊.關于高職教育課程標準建設的幾點思考[J].江蘇高教, 2009(4):132-134.
[2]葉宏權.天津市高職院校“魯班工坊”建設現狀及發展研究[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0(4):37-41.
[3]程宜康,吳景松.對當前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學術論壇,2008(4):213-217.
[4]孟瑜方,徐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標準研究綜述[J]職業教育研究,2021(2):42-46.
[5]王健樸.論高職教育實踐課課程標準的制定[J].職教論壇,2010 (1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