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英
摘要: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今年我國深化教育科學改革的各項工作會議上多次反復強調我國教育改革應將"立德樹人"的各項根本任務深入貫徹落實到實際應用中。在我國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成長年齡普遍不大,思想觀念、行為思維模式正逐步處于健康萌芽發育階段,而且其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的發展也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通過初中道德與德育法治課對初中學生進行中學的德育教育,可以有效為學生塑造一個健康的道德心理和健全的道德人格,從而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滲透
引言
初中階段是我國初中與普通高中重要的文化銜接教育階段,初中生他們作為獨特的學生群體,他們正處在快速成長期,思想還尚未能完全成熟,學校是教育學生,促進初中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活動場所。基于此,文本研究在立足以德為先、樹身育人的大背景條件下,提出了在校初中學生道德與思想法治德育教學具體實施的方法和路徑,旨在有效促進在校中學生提高思想品德以及形成法治觀念。
一、初中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意義
信息技術時代,各種思想意識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著傳播,人們的思想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們很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表現在學習上就是追求自己的學業上急功近利而后又不愿下苦功夫來提升自我,如此循環,就會對一個初中生的健康成長發展帶來不利性的影響。但從學習本質上來說,還是因為自身思想意志不堅定,沒有在日常學習、勞動中得到充分磨礪,從而表現出缺乏吃苦耐勞的狀。在受到當代社會多元主義思潮強烈沖擊時,就會表現流露出盲目尋求妥協、貿然拒絕或接受的消極態度。初中生的學習雖然主要表現是在普通學校里以自己學習專業為主,但對如何才能取得自己學業上的成功卻常常缺乏清晰的整體思考。要想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不僅僅要講究有聰明的頭腦更是要講究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付出。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并且初中生從小就接觸的新時代的事物也比較多,那么他們的創新思想就會十分較活躍,這樣就使得一個初中生從小就具備較強的敢于獨立去嘗試新事物、突破傳統觀念的自主創新意識,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初中生從小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他們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少,從而容易導致其在日常學習中容易出現自我隨意、約束不足的心理問題,這種自我隨意性往往是直接影響一個初中生在學業上能否取得好的成績的重大因素。
正由于這些初中生尚未完全具備一種足夠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時期給予正確的是非道德指導。道德與法治課的開設促進了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與紀律教學理論,并且時有效有機融合課程的重要教學載體,從教學課程內容和結構看,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各方面因素在道德與法制課上都有所呈現,又充分貼合當前的時代德育教育的特色。以初中學生的道德學習、生活經驗為基礎的教學,對學生在道德層面的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法律層面上的一些基本常識和觀念進行了培養提升。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它不像語文數學那樣具有成績效果,它更像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的內在進行一種洗滌和升華。這種課程的設置有利于讓學生更清楚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對人與人之前的相處及是非曲直也會有個新的看法,其重要程度并不比我們傳統的主流科目差。學校是廣大初中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活動場所,是黨和國家實施立身育德、進行思想教育建設的根本任務的主要組織承擔者,而初中教師們又是該根本任務的具體組織實施者,對于"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等熱點問題,通過思想道德與教育法治課堂既可以得到全面落實,又可能為學校實施立身育德、修身樹性成人思想教育這個根本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施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非常叛逆,這個時期的他們非常的自我,如果不注意正確引導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對他們今后的成長發展形成阻礙。對此,初中的教育者們應該有意識地尋找教學突破口,改變傳統教學思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要不斷地創新課堂組織形式,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愿意去了解教學內容。對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價值觀或法治觀等就不僅僅需要在課堂上深入講解,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可以慢慢滲透,從而對廣大學生形成長久的社會影響。比如教師在具體講解當前我國的德育國情以及國策時,應從當前的德育時代特點的角度出發,將當前我國近年來所取得的德育成果以及未來德育發展的大方向對學生講解,并進行深入闡述,教師講解中還要適當融入更多符合我國學生身心品德素質發展基本規律的教學內容,以廣泛的德育教學內容、豐富的德育教學方法來有效培養我國學生,從而有效引導我國學生向文明、道德的方向健康發展。又比如,在給學生講授新的一課時,教師應首先對新課教材內容問題做合適的教學情境設計,可以從生活實踐的相關課程部分內容作為講授新課教材內容的教學導入的起點,對相關課程中的主題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后再引導學生進一步地進行自主獨立思考,同時鼓勵他們勇于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
結語
教育不是打造學習機器,而是要打造健全的人。每一個個體的進步都會給社會的文明進步帶來巨大影響,因此教育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這舉足輕重的角色。當教育者要對被教育者施加正面影響時,一定要抓住教育的關鍵時期,而剛剛經歷了小學教育的少年們正好處于整個教育歷程的關鍵期,從學子們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教師們就要將他們的全面成長放在心上,尤其是對他們的道德法制觀念進行培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法制思想和道德品質。教師在德育教學時還應將學生立足師德重教、樹身做人的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務抓緊貫徹落實,對每個學生人格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讓他們在學校中逐漸形成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正確健康的三觀,為將來的燦爛人生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黎海祥.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