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菲
摘要: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將數學游戲活動與幼兒園學前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并能釋放天性,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潛力,提升幼兒學習數學的能力,認真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有益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和智力水平的發展。幼兒園教師利用多元表征的概念構建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機制,讓游戲環節中融入數學的相關知識,提高了游戲教學水平。本論文對基于多元表征的幼兒數學游戲設計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多元表征;幼兒數學;游戲設計
引言:
幼兒園使幼兒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是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能夠調動幼兒探索與分析數學問題,通過不斷地學習,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使幼兒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滿足幼兒對數學知識的需求,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數學教育時,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與其認知規律,基于多元表征的概念方法,構建設計合理的數學教學游戲機制,充分發揮數學游戲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基于多元表征的幼兒數學游戲設計意義
游戲活動是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教師基于多元表征設計幼兒數學教學的游戲活動,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學習思維能力,教師創設游戲情境教學活動,不斷聯系與滲透數學知識,使幼兒的形象直觀數學意識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教師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方式開展數學教學,合理利用多元表征的概念,將復雜的數學理論知識簡單化,提升了幼兒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實現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知識的目的,為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做基墊。
二、基于多元表征的幼兒數學游戲設計策略
1.明晰數學游戲的情感特點
教師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明確幼兒的心理特點與形象思維以感性為主,利用幼兒大腦中的形象思維,設計與幼兒認知能力與感性思維相符合的游戲機制,結合幼兒平時的思維特點與行為表現,以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明確數學游戲中的情感特征。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情感,使其產生對游戲學習的熱愛,不斷地在游戲中解決疑惑。后續的游戲環節設計,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步引導幼兒獲得知識。
例如,教師在開展“小雞找媽媽”的游戲活動中,事先對幼兒進行情感鋪墊,描繪出小雞非常急切想要找到媽媽的心理,讓幼兒聯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媽媽的急迫感,明晰了數學游戲的情感特點,讓使幼兒真正融入到數學游戲活動中,教師準備加減算式卡,引導學生觀察有幾種小雞,并分析不同特征,在幫助小雞找媽媽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特征列出算式,回答出正確答案告訴幼兒怎樣才能幫助小雞找媽媽的路徑。幼兒能夠在游戲中獲取數學知識。
2.設計相應的游戲應用機制
教師在設計數學游戲時,要依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征,設計符合幼兒年齡認知規律的游戲活動。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數學游戲教學, 3-4 歲的兒童,數學思維初步形成,可以選擇圖像思維較強的游戲; 而5-6 歲的兒童,擁有了一定的數學思維,可以采用抽象邏輯思維較強的游戲。教師要積極采取基于多元表征的原理進行數學游戲設計。
例如,在《漂亮的格子手絹》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利用不同的手絹圖形、顏色表征不同的數學符號,幼兒操作嘗試用紙片拼成手絹,總結經驗,進而掌握數學規律,發現拼成手絹格子的排列規律,第一排是1212,第二排是2121,幼兒能在游戲過程中,自主地將手絹圖形的規律與數學排列規律融會貫通,學會相應的數學知識。
3.設計數學游戲的游戲機制
教師要依據多元表征的原理,設計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的游戲,讓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活動的各個環節,增加幼兒在游戲中的存在感,使其真正體驗游戲,并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原理。例如,幼兒在學習“加減法”的數學知識時 ,可以設計“草莓消消消”的游戲活動,教師根據游戲活動制定“草莓”具有“消除”功能,再遇到草莓時,就淘汰兩名學生。與之相對設計遇到其他水果就可以復活淘汰的學生。在開展后續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可將不同數量的草莓與其他水果放在相同的地點,學生觀察草莓與其他水果的數量,根據數量確定是否增加或減少了學生,之后教師可以直接將草莓與其他水果表征為加減符號,提升游戲活動的難度,進而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在數學游戲中能夠獲取到數學知識,對幼兒數學思維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幼兒園教師要掌握關鍵因素,以幼兒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為基礎,設計與開展數學游戲教學活動,真正發揮出數學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使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以數學游戲的方式得到一定的滿足,進一步提升幼兒整體的數學教育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江振梅.淺談幼兒園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52-153.
[2]張迎春,李娟,沈童,鄭紅玲,王麗紅,李瑩. 運用多元表征教學策略促進大班幼兒模式能力發展的行動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19(6):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