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要:跨學科主題學習就是打破學科邊界,在學科屬性相通、學習規律及學習方式相融的情況下,提取綜合(復雜)性主題,將不同學科的概念、內容和活動等整合在一起的學習。它是一種具有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深度學習,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和實踐創新能力,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關鍵是確定主題(及相關內容),具體可從梳理教材內容、關注學生成長、聚焦學習生成三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主題學習;教材內容;學生成長;學習生成
跨學科主題學習就是打破學科邊界,在學科屬性相通、學習規律及學習方式相融的情況下,提取綜合(復雜)性主題,將不同學科的概念、內容和活動等整合在一起的學習。它是一種具有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深度學習,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和實踐創新能力,使他們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周圍的事物,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同時,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據了解,正在修訂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了學科融合與跨學科學習,并指出,小學階段的跨學科學習主要采用主題關聯的方式,初中階段的跨學科學習主要采用項目驅動的方式。
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關鍵是確定主題(及相關內容),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梳理教材內容,產生主題
確定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及相關內容,可以梳理學生學習的各學科的課標和教材內容,從中尋找交集,建立聯系。實際梳理中,我們發現,現行各學科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存在廣泛的相通與相融性,甚至存在重復與交叉現象,同一主題的相關內容常常分散在各學科中。確定主題及相關內容時,我們便把重復與交叉的部分刪減或合并,將割裂的部分打通與融合,對不足的地方加以補充,以使各學科的內容通過主題的串聯成為有機的整體。
以“運動與身體變化”跨學科學習主題及相關內容的確定為例,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安排了“運動與身體變化”這一“綜合與實踐”活動,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平均數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探索和發現運動前后脈搏跳動的變化規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受探索數學規律的一般過程。由“運動與身體變化”這一主題梳理其他學科內容,我們發現,顯然體育課會學習相關內容;此外,英語課也會學習相關詞匯;同時,統計圖表的繪制與信息技術課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我們將這些學科的相關內容集中到這一主題下,為學生設計學習活動,提供探索空間,引導學生展開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詳見表1)。
二、關注學生成長,產生主題
確定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及相關內容,也可以關注學生學習成長中的節點事件及其重要需求(如入學、入隊、十歲、畢業等),尋找各學科相關的內容,從而把學習與生活、學科與活動等緊密聯系在一起。
例如“愛上學”跨學科學習主題及相關內容的確定,一年級入學是學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變,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人際關系和嶄新的學習生活,學生在各個方面都亟須了解和適應。通常,一年級的新生在剛入學的一段時間內都會無比興奮,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但是,過不了多長時間,有些學生就會抱怨:上課時間怎么這么長?我好想出去玩;教室里怎么有這么多規定?老師好嚴肅。很快,有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對此,我們確定“愛上學”這一主題,尋找各學科相關的內容(見表2),試圖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校園,認識伙伴,親近老師,遵守必要的行為規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習慣,讓學生適應學校生活,愛上學習交流。
三、聚焦學習生成,產生主題
確定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及相關內容,還可以聚焦學生學習活動中生成的想法和問題,聯系各學科相關的內容——即使是在學科學習中,學生作為“完整的人”,生成的想法和問題往往也是不局限于學科內容的。
以“光陰的故事”跨學科學習主題及相關內容的確定為例,二年級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后,對“古人沒有鐘表,是怎么計時的?”這個問題十分好奇。由此,我們想到“時間長廊”“歲月更迭”“四季變換”等,從而確立“光陰的故事”這樣文理交融、比較宏大的主題,尋找各學科相關的內容(見表3),試圖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和社會現象,探索知識,領悟道理,創作作品,升華意義,從而充分了解和感受時間的流逝(“逝者如斯夫”),喚起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情感,初步激發學生關于世界與人生的感慨。
參考文獻:
[1] 竇桂梅,柳海明.從主題教學到課程整合——清華附小“1+X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
[2] 張悅穎,夏雪梅.跨學科的項目化學習:“4+1”課程實踐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學習街區延展學科教學的實踐研究”(編號:D/2020/02/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