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內容摘要:針對語文素養,可以說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概念,其中包括正確理解能力和口頭運用能力及書面表達能力。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提出和實施,其中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指的就是語文能力,一個完整的語文素養包含了很多內容,如:語文知識、學習習慣以及人文素養和語言積累等。對于人的一生,這可以說是語言學習和運用的一個過程,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關系到語言學習效果,同時對于與外界的溝通能力也有著一定的直接或間接影響。語文能力與語言能力有著很大的不同點,語文能力可以說是語言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既是知識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同時對于綜合素質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意義。
關鍵詞:技工院校 課堂外 語文素養 提高方法
語文作為人類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其主要特點體現為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隨著《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大綱》的提出,其中明確指出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有一個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并發展學生思維,通過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此來加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礎。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并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闭Z文學科作為技工院校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結合技工院校學生發展特點和學習情況所制定的,但是由于課程內容有限、課堂時間有限,如果僅僅只是依靠課堂上的學習,則很難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所以還需要注重與課堂外的相結合。
一.加強學生課堂外自主學習意識和興趣的培養
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具有一定限制性,而在課堂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例如:在生活中可以隨處看到對聯或廣告和一些名言名句等,這些都可以記錄下來,所以說社會才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作為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這一點,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進行語言的學習和積累。俗話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和動力。”如果學生一旦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極大興趣,那么將會把自身更多的熱情和積極性投入到其中,從而獲得高效學習效果。因此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對語文有一個更好的學習,那么則必須要深入探究,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增強學生自信心,將學生自身潛能充分挖掘出來,同時更重要的還要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一個良好的語文能力可以說是其他學科知識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同時也是與他人溝通的基礎,所以語文能力又可以稱之為一種生活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特點有一個正確認識,即:學習方法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習內容廣泛性等。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包含了語言知識在里面,而這些都可以作為語文學習,其學習途徑有著很多種,如:看小說、看新聞、聽廣播或讀報紙雜志等。如果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進行語文學習,那么則會實現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引導學生養成生活中自覺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烏申斯基作為俄國著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說是人在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道德資本,這一資本是不斷增值的,而人在這一過程中所享受的就是資本所產生的利息?!蔽覈逃龑W家巴金也曾經說過:“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可以說是成功教育的一種體現”。通過不斷積累、長期訓練,進而形成一種自動化心理和行為習慣,如果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么則會終身受益。
(一)注重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
從《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文學作品閱讀總量不可小于200萬字”。但是要想達到這一標準要求,僅僅只是在課堂上是無法完成的,因為畢竟課堂時間是有限制的,無法滿足學生對閱讀的實際要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教師則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外閱讀當中,將以往傳統的“讀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的這一思想觀念積極轉變掉,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外閱讀書籍。與教材課文內容相比,課外書籍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表達手法和內容等都要相對更為豐富一些,讓學生遨游在文學的海洋之中,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更好發展。例如:教師在完成課程內容教學后,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經典作品。所謂的經典作品,指的就是無論在思想和文學方面,還是在藝術方面都有著較高價值,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蛘?,還可以讓學生等車時或做完作業后看看一些小說或報紙,雜志等,長期以久,則會大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在這一過程中也慢慢實現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注重學生勤于思考這一良好習慣的培養
我國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中體現出思考的重要性。針對于思考,可以比喻成學習的一把鑰匙,只有擁有了鑰匙才能打開知識寶庫。如果不經過思考,將知識硬塞到大腦當中,那么這就如同“囫圇吞棗”,必須要經過精細思考,才能夠找到其中的精華,實現“知行合一”。除此之外,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避免不了會遇到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很容易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觸動。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在辨別能力方面還比較薄弱,當遇到一些問題時很難正確處理好。這時作為教師則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當遇到事情時多想想“為什么”這些社會經驗和做人道理是學生在課堂上所學不到的。俗話說:“文以載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文章作為思想道德和精神的一個重要載體,從很多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其中都包含了思想、道德及情操在里面,當學生觀看和思考后,勢必會受到渲染,建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思想。另外,作為教師還需要積極幫助和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分析問題,并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進而樹立好正確人生價值觀念,避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出現偏差,必須要具有廣度和深度的思想,才能實現學生語言內涵的豐富。
(三)注重學生勤于積累良好習慣的培養
俗話說:“知識在于積累”。這對于語言來說也同樣如此。針對于語言,簡單來說指的就是將字或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將其組合到一起,進而形成一種表達一定意識的符號系統。要想將其思想有一個準確表達,那么不僅要有著足夠的詞匯積累,同時對于語法法則也要有一個靈活掌握。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所看到的精彩文字或詞匯記錄下來,或者還可以每天寫一篇日記,將生活和學習中所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這些都可以說是語言、素材積累的一種有效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字典,當遇到陌生的字詞時需要獨立查字典進行解決,所以字典也可以說是學生的“老師”。
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語文知識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語文課程的主要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工具性。通過語言的運用實現了人們之間的交流互動,并拓展了人們的知識視野,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廣泛聯系,而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廣泛聯系可以說是確保社會得以快速進步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和前提。王夫之作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這一過程中,則必須要做到“教必著行”。簡單來說就是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而是要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通過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這一理想教學目標效果。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來說,其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做到靈活運用,這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來說也同樣如此,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語文知識來與他人更好的溝通交流。其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要注重語言的積累以外,同時也離不開實踐運用的知識,作為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大膽說、大膽寫,這就是最為合理有效的一種實踐方法。例如:多組織一些演講比賽或辯論賽等活動的開展,然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在同學和老師面前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大膽地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實踐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學生膽量和說話技巧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除此之外,作為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課外寫作,如:給朋友、親戚寫書信。在當今社會時代和科學技術得以快速發展的這一背景下,電腦、電話等一些網絡通信設備得到了出現和廣泛應用,逐漸取代了書信。實際上,通過引導學生給親戚朋友寫信,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寫作,這主要是因為寫信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內心所要表達的話語,而且還能夠將學生的真實情感充分表達出來,所謂是一篇好文章。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向報社投稿,并鼓勵學生要相信堅持投稿,必然會有一天獲得成功。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課堂外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發揮著如此重要作用,所以作為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借助課外培養學生學習意識和興趣,并幫助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語文學習習慣,鼓勵學生積極運用語文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還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健康全面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彭偉文.中職語文職業素養拓展模塊課堂教學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16):242.
[2]姜小利.試論如何利用課外閱讀提高中職語文的教學質量[J].魅力中國,2019(6):181-182.
[3]鄭宇.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探討[J].商情,2020,(40):16.
[4]錢和生,朱翠霞.中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15):103-108.
[5]黃錦強.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0(24):178-179.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