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對小學數學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新課標的變革倡導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育,激勵學生踴躍學習,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思維理論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全面改善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本文主要是對打造高效性的課堂進行了一些的方法的提供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高效性
一、巧妙設計課堂練習題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發散性,所以他們沒有完整的邏輯思維能力,老師的作用就是要給學生起示范引導的作用。課堂上的數學練習題目就是為了鞏固以及觀察學生是否對這節課的數學知識點吸收了并且能夠運用在解題當中。所以課堂練習的題目一定要先從基礎知識開始,然后再慢慢的圍繞本節課的知識重點進行展開訓練。課堂練習的題目也不能夠一直圍繞基礎的知識概念一直反復的練習,必須要慢慢的加大題目的難度,這樣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數學老師也可以在課堂練習的題目的最后一題里面給學生添加一些使用靈活方法解題的題目,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1]。老師可以在學生不會做的時候給他講解一些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去解決題目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占據主體位置,不但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而且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小學數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性的學習,只有學好了小學數學才能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二、構建生活化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書中的知識點合理的歸納整理,使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從而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景模擬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自主探索知識,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并幫助學生有效吸收知識點。比如,在練習水龍頭滴一天的水會浪費多少水這個題目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調查家里的水費和每月的用水量,計算水龍頭的滴水率,以這個滴水率來計算一年水龍頭浪費的水可以給家里使用多久?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收集和整理過去數據的方法來調查和分析統計結果[2]。經過不斷的實踐學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數學便會產生一定的認識,通過實踐練習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同時,通過滴水率計算的過程,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資源消耗,從而產生節約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在這樣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除了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外還能夠學習到一些有關生活的知識,如此一來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質量也能獲得顯著的提高。
三、與學生平等溝通,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平等溝通是必不可缺少的。老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對課堂的高效性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小學生不管是在生活經驗上,還是在數學知識儲備上都存在著不足。所以小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不會做或者解題思路不夠清晰的現象。很少學生會對老師教授的內容進行提問甚至不理解的地方也不會舉手發言提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老師沒有和學生進行足夠的交流溝通,學生對于老師都有一種敬畏的心理不敢去詢問。久而久之,小學生對于數學課就會出現聽不懂,更不上老師節奏的現象,從而就會產生不想上數學課或者對數學課不感興趣的想法。這樣就會降低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所以老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經常的對學生進行提問或者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積極鼓勵學生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老師進行詢問,從而來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四、使充分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當前我國科技發展迅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工業產業對于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十分重視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除此之外企業對于體力勞動者的人才需求也明顯降低,更加側重招聘腦力勞動者,相應的更加重視對員工的人文關懷以及設備的機器化。如果學好了數學,將會提升個人的思維方式。數學學習能夠幫助學習者快速的提高思維邏輯能力,因此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之后得到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而不僅僅是局限在機械的知識學習上,讓學生真實地掌握一項能力,一項能夠安身立命的能力。總有一些言論認為數學與實際生活毫不相干,數學不僅是算數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滲透在生活的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數學魅力的展示,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傳授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理論的形成過程,要進行深入研究,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顯著的提高并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強化自主學習能力。
五、豐富課堂教學方法,運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
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并不是很成熟,理解知識的速度也不是很快。巧妙地利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將數學上的知識內容掌握的更加的牢固,還可以讓他們對數學課感興趣,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微課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輔助方法能夠有效的幫助教師構建更加高效的學習課堂以及生動的課堂氛圍。微課能夠將知識點進行高度的概括和集中的展現,并且通過視頻圖片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師在課堂當中合理的利用微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抓住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以及通過微課歸納的幫助構建一個完善的學習框架[3]。教師在設計每節課的微課的時候可以在最后預留一定的時間將下節課的知識點提前展示從而達到每節課都巧妙銜接的效果,這樣一來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也將會環環相扣,微課也能更加深度的融合進小學數學的教學。
六、結束語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保證學生是在課堂上站著主體的位置的,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必須要讓學生不排斥學習,他們才能夠主動的自覺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永亮.從符號到意義:課堂知識教學的本性回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28).11-13
[2]李寧全.對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個性的分析研究[J].長江叢刊.2018(29).12-13
[3]賈獻紅.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1).12-15
作者簡介:李小國(1982-06),男,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民族:漢 職稱:中小學高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材版本:人教版.
本文系天水市2019年“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名稱《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TS〔2019〕LX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