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數學已經由小學的基礎入門上升至高中深入探究的高度了。高中數學的涉及面越來越廣泛,包括立體幾何、導數、向量和三角函數等。在高考中數學可謂是必考科目,即使在高考改革后也依然撼動不了數學的重要地位。本文將從高考改革入手來探討高中數學教學方面的改革方向,幫助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協助學生順利應對高考。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數學;教學影響
引言:高考改革的實施下各學科需要做出適當的更新和調整,高中數學作為高考統考科目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也需要改革。用新時期的教學手段來適應新時期的高考改革要求,教師要進一步更新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不斷地激發和培養學生掌握數學原理來處置和分析各種數學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從高考改革視角改革高中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高考改革已悄然拉開了序幕,這次改革對廣大學子來說是一次較為顛覆性的改變,文理科界限被拆除,相關科目可由學生自主選擇,但語文、數學、外語仍然占據統考地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教師、家長、學生都在時刻關注著數學教學質量的優劣,落實數學教學改革,幫助學生系統認識數學知識、形成體系化認知、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等都是如今高中數學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只有高中數學教學做出適當調整,充分適應高考改革的相關政策,才能夠共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在高考改革視角下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一)教學過分偏重應試教育,忽視學生能力培養
在我國現有的教育形式之下,應試教育依然占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很大一部分。我國的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于關注高考的考點分布和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與否。“唯分數論”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備受關注,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在擔心學生平時的數學考試成績的高低,反而忽略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容易偏向于重點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學生誤認為高中數學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高考,對于未來進入社會生活毫無益處。這讓學生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有些教師為了快速提升學生成績硬性進行“填鴨式”教學,講授給學生一些固定化的解題模式和數學思維邏輯,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固化,學生如果遇到數學題目臨時改變,則會陷入無從下手的困局。
(二)教學實踐性有待提高,學生無法學以致用
高中的數學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偏向性,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過度重視應試成績,進行數學教學時圍繞著考試而教,因此忽略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也同樣忽略了數學是來源于生活而且服務于生活的初衷,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缺乏將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的教學能力,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師也并未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感知生活或者思考生活中所蘊含的數學道理,從而讓學生認為學習數學只是為了應付高考的錯誤認知。加上教師傳統的教學手段過于枯燥使學生普遍感到無聊,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數學的教材內容中都是一些嚴謹且公式化的文字描述,不像文科教材一樣帶有幽默風趣的語言描述加持,造成了學生難以產生閱讀下去的欲望,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
三、高考改革視角下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新要求
(一)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隨著高考制度改革的開展,其中高中的數學教學也會相應發生一定的變化,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教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高考逐漸向多元化發展的同時,當今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不能單純地以應試考試來確定學生的優劣,要從多方面對學生素質進行綜合性考核。數學是一門科學性、邏輯性強的學科,被動的學習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班級中要營造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并嘗試運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解決問題。以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為例,在引導學生探究“點關于直線對稱問題”的教學中,首先拋出三個問題:一是求點A(1,2)關于直線y=x+b對稱點A1的坐標?解得A1=(2-b,1+b)。二是求點B(3,4)關于直線y=x+b對稱點B1的坐標?解得B1=(4-b,3+b)。三是觀察前兩個問題并讓學生思考回答解題思路。接著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出解題步驟,即將點P的橫坐標代入直線y=x+b中,得到其縱坐標P1,接著再將縱坐標y代入直線y=x+b中求出橫坐標。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建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和數學知識網絡。并教會學生正確地運用遷移、借鑒等方式來達到舉一反三、一題多解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結合,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的過程中,同樣也提高了自身的概括、創新和反思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給自身帶來的榮譽與自信。長此以往更加能夠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習慣。
(二)加強數學實踐性和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背誦數學概念和原理或者是學習一些固定化的解題模式,而是要讓學生了解掌握這些數學知識,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與方法去進行實踐探究、分析來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考也由單一應試模式走向了多元化,綜合素質考查已經取代以往一般試題化考查模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對每個學生進行各種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以及培養數學邏輯性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擁有對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一次二次創新,在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的前提之下,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探索意識,并促使其主動運用各種數學的思想或者方法技巧去解決問題。以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為例,在進行直角三角形、百分法比例等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從古至今都在實踐生活中具有對應的應用。教學中教師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歷史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古代農耕文化對數學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著名數學古代書籍《九章算術》中包含了約200多個數學問題,事關農業生產的問題占絕大部分。例如書中記載與糧食稱量、農業生產等有關的數學知識有“均輸”“勾股”“方田”“袁分”等,分別對應征稅、直角三角形、土地測量、糧食比例分配等數學問題。著名的圓周率、圓的面積最初也是與農業生活相關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普及一些古代數學知識可以啟發學生認識到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的重要性,學生在了解到數學發展史的同時也可以培養自身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提升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滲透歷史文化,也能讓學生學習到不同數學家們的高超智慧和用于探索的精神,從中體會一些數學思維和方法,從而有意識地訓練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往往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就會培養出一個良好的習慣,這種良好習慣會對學生未來發展大有益處。
(三)優化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高考制度是對應試教育的一種客觀的體現,對高校人才的選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而言,高考制度的改革為高中數學進行教學方法優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了適應當前高考制度的要求,教師要打破常規重視應用型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型的解題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地符合當前改革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需要做出適當調整,并學會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今我國早已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其計算機教學工具也逐漸走向成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早已學會使用多種新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更具趣味性。以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教材為例,當教師進行“球的問題”的模塊教學時,課程目的是要求學生認識球體的特征結構和畫出其相對應的截面圖。在教學有關“球的概念和性質”時,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將球體進行數學建模,讓學生更能理解其表面特征并理解球的概念。同時放出生活中常見的球體物品讓學生聯系實際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并在學習如何處理球的“內切”“外接”的特殊位置關系時,利用信息技術將球進行切割和展開,并動態展示各種外接球球心、內切球和棱切球等相關位置,幫助學生增強其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時首先要認真分析圖形,明確切點和接點的位置及球心的位置,學會畫出截面圖。數學知識通常抽象性比較強,因此在一些教學內容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其具象化、簡單化,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也可以采取一些新媒體形式來與學生展開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
結束語
高中數學作為高考的一門重要學科,數學水平的高低關系到學生未來高考擇校以及奠定學生未來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高中數學在高考中的地位無可替代。為了滿足當前高考改革所產生的新變化,高中數學教學手段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升級。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完善教學手段、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讓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動機。更要與時俱進,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進行輔助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完善的數學邏輯思維,讓學生在面對高考時能夠游刃有余,取得佳績。
參考文獻
[1]左崇良、唐芳貴.新高考改革的動因,動向與展望[J].廣西社會科學,2020,000(002):178-184.
[2]馮幫、徐慧敏.近五年我國新高考改革研究述評——基于中國知網的統計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000(003):5-11.
[3]袁雨紅.高考全國卷導數壓軸題常用解題策略——基于高中數學的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上半月,2020(8):2-5.
作者簡介:李菁華.女,出生年月:1984.09;民族:漢族.籍貫:山東德州.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