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燕
摘 要: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的技能和品格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往統一的教學模式不適合學生素養的發展。分層教學的實施有效的解決了學生之間的差異,釋放了學生的活力,高中數學教學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學生的自主性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有了平臺,有效轉變了學生被動學習局面。本文將對分層教學模式以及其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策略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分層教學
正所謂“適合學生層次的知識才是最好的”,如何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歷來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點[1]。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中,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勢在必行。面對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數學教學,還要立足于當前數學教學現狀,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數學教學反思,因材施教,尋找更適合學生層次和水平的教學方法,確保每一個學生的數學水平均有所提升。
一、分層教學法內涵分析
(一)分層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這一要求,分層教學模式得到了重視,并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與傳統的“一刀切”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分層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立足于學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基礎知識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針對學生的特長、興趣和層次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層次,教師再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的全面化、綜合化發展[2]。
分層教學模式并不是一個新生的事物,與兩千年前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念不謀而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層次為教學對象,采取差異性的教學方法,轉變統一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學生的特長發揮。其實,在分層教學模式的內涵中,除了“因材施教”這一理論基礎之外,還包含了最近發展區理論、掌握學習理論等。其中,從最近發展區理論上來說,前蘇聯教育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存在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并且每一個學生均具有目前存在的發展水平、潛在的發展水平。針對這一現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可引導所有的學生在自己的現有水平上積極探究,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從掌握學習理論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教師應找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點,觸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并采取學生樂于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實施層次性教學策略,以便給學生提供一個能夠思考和參與的平臺,讓學生能能夠遷移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二)應用原則分析
具體來說,為了更好地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這是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核心,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明確每一個層次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反思能力等,并結合每一個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3]。
原則二:尊重學生主體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原則是分層教學模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師生角色,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并且結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引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均可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原則三:學習環境最佳原則。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借助學習環境的引導,使得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情緒、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因勢利導,對學生分層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分層教學本質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學生的差異,對學生分層是實現分層教學目標的前提,因此,教師可通過學生的平時表現、測試成績、學習習慣、知識基礎等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以便因勢利導,將學生劃分到合理的層次中。同時,還要結合學生日常學習中的習慣、興趣、態度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之后,結合學生評價的結果,對全面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將能力和成績相近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層次中。
通常情況下,結合評價結果可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級,即:A層、B層、C層。其中,A層學生數學成績比較優秀,基本上在80分以上,并且數學能力、興趣、態度優良,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B層的學生數學成績中等,一般在60-80分之間,且數學能力、興趣、態度一般,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困難,若不及時加以指導,就會逐漸喪失興趣;C層學生的數學成績比較差,常常處于60分以下的不及格狀態中,并且數學能力、興趣、態度均比較差,存在一定的厭煩情緒。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只有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教師才能結合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而使得所有學生的數學能力均可獲得提升。但是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在教學中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切實結合學生的變化,對分層重新進行調整,以保障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4]。
(二)因材施教,對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分層教學中各個層次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只有在掌握學生層次基礎上才能因材施教,探索適合各層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對教學主目標進行分解,體現出目標的層次性和梯度,并且契合學生的能力與水平,這樣學生才有參與的動機,能夠通過努力和探索達到與自己能力相符的目標,提振學生的信心,以滿足所有學生均可得到發展。
以“等差數列”這一教學為例,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的時候,針對A層的學生,可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能夠推導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理解等差數列的內涵,并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行等差數列知識的創新性應用;針對B層學生來說,可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理解等差數列,并掌握相關的知識,并對其進行熟練運用,能夠解決一些基本的數學問題;針對C層的學生來說,可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能夠有效掌握等差數列基本概念,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辨別一個數列是否滿足等差數列的規律。如此一來,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可促使三個層次的學生,均可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激發其數學興趣。
(三)授課方法分層,針對性教學
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緊緊圍繞“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的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授課方式[5]。具體來說,在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著眼于B層學生,實施中速推進授課的方式,并在課后進行輔導,兼顧A、C兩個層次的學生,努力為A層優等生、C層差等生創造條件,促使其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對A、C兩個層次的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針對A層學生應采用少講多練的原則,引導其獨立學習,并在學習中,不斷提升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針對C層學生來說,則要將要求放低,采用潛講多練的形式,不斷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點;而針對B層的學生來說,則要采用精講精練的方式,重視雙基教學,不斷提升其數學能力。
(四)課后作業分層,鞏固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課后作業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學生鞏固數學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設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統一性作業形式,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具體來說,教師可將課后作業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基礎練習,要求A、B、C三個層次學生都必須要完成;第二個層次為簡單的綜合題目,要求A、B兩個層次的學生完成;第三個層次的練習題目則為選做題目,屬于綜合性、創新性題目,要求A層學生完成。
例如,教師要堅持“公平公正、科學分層”的原則實施課后作業,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其層次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實現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夠得到訓練。例如,在學習了排列組合以后,對于C層,應該以基礎知識鞏固為主,布置作業如下,4個學生隨機坐到4個座位上,可以有多少種方法?這是基本的排列知識,學生很容易解答,也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對于B層,可以稍微難些,如,4個學生隨機坐到5個座位上,一共有多少種方法?因為增加了空位,因此,學生會進一步思考,將一個空位也排到組合中;對于A層,要增加挑戰性,如,要求4個學生坐到10個座位上,并且每個學生兩邊都要有1個空位,這樣有多少種方法?問題比較復雜,學生需要對學生和座位進行區別對待,對學生進行排列,對座位進行組合,篩選出滿足條件的方法。這樣,學生都能夠在適合的作業中找到自我,通過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基礎差的學生知識得到鞏固,中等學生能力有所提高,優秀學生能夠不斷挑戰自我,進行知識的創新應用,實現教學整體的有效性。
(五)優化教學反思,提高效率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在研究的過程中,提出了“成長=經驗+反思”的論斷[6]。由此可見,在教學體系中,教學反思尤為重要,一旦沒有教學反思,就不會推動教育的發展。具體來說,數學教師不僅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還要對分層教學備課、課堂分層實施、課堂調控、課堂總結等環節進行反思。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教師可將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成功點、不足之處進行反思,切實結合教學反思的結果,調整分層教學方案、優化教學行為等,最終使得課堂教學更能滿足積極教學法的展開。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促使了所有學生的發展,全面提升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必須要對學生、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課后練習進行分層,使得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高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更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水平,實現高效課堂的同時也促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程黎明.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8,(8).22.
[2]岳緒彬.基于核心素養打造高中數學美妙課堂[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6).193-194.
[3]楊佳樂.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4).
[4]彭夏玲.基于核心素養理念探究高中數學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1).35.
[5]拉毛才讓.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探討[J].科學咨詢.2020,(41).254.
[6]孫玉昆.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19,(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