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中 馬秀芳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層推進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方法應用在在了課堂之中,分組分層教育教學便是其中的一種。本文將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情況加以論述,通過分組分層教育方法分引入改進高中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水平,僅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數學? 分組分層教學法? 實踐探析
高中數學知識點極為復雜,而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內容運用在一起,可以使解題方法更為靈活。由此可見,高中數學考試考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計算能力,更是對有關知識的活學與活用,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這一科目上存在明顯的差距,教師需要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才能做好高中數學的教育工作。
一、高中數學教育現狀
在高中數學教育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掌握數學知識中的思維內容,也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在這一時間段內容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任務。特別是教師沒有辦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其開展與其學習能力相匹配的知識講解工作。面對學習難度不斷提升的問題,一些學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了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在此狀態下衍生出偏科的現象。還有一些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內容的學習極為喜歡,在課堂上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與上述學生學習狀態剛剛相反,導致課堂教學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分組分層教育法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在高中數學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分組分層的方式,利用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相當的教育方式給予其教育指引幫助,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將有關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關聯,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并對有關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形成自身的解題思維,利用不同的解題方式解決問題,給予不同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升班級整體的數學成績,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著更深層次的認知,激發學生更好地發展。
三、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對策
(一)開展分組分層授課,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教師可以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組,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講解方式,完成差異化的教學方案設計,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如:在進行“數列求和”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向所有學生講述常規的解題方法,并引入具體的例題,進行內容講解,讓學生自己找尋相關的解題策略。為學生留出課堂自主做題的時間,這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首先是能力較為一般的學生,要求該組學生掌握數列求和的基礎解題方法,會使用倒序求和的方式完成習題的解析即可;其次是能力中等的學生,不僅要具備上組學生應會的能力,還要求他們掌握稍微復雜的倒序求和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數字的敏感程度,引發學生將等式內容兩邊乘以相同的數列,完成兩邊式子的相減工作,從而求得其和;最后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對他們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上面兩組學生應會的內容,還要為其設置一些拔高類的題目,題目中要包含列項錯位相抵的求和的內容,有效避免學生聽不懂的問題,提升課堂教育教學的效率。
(二)優化教學模式,架設學習環境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獲取不同的知識內容,基于教學模式的不同,對學生起到的引導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在運用分組分層教學法的過程中,要盡教師所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通過分組分層的環節,對教學目標、課后作用、復習內容進行優化,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阻力。
如:在學習“常用邏輯用語”這一內容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中常用的邏輯用語進行分解,將與之有關的概念與定義內容分層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書本上的知識,找到與之相匹配的內容解析,再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特別是對于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給予他們知識拓展能力的訓練;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要強調學生運用能力發展,改進其學習態度的訓練;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要給予他們基礎知識的訓練,使課堂氛圍更為融洽,完成高中數學知識的培訓。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分組分層的方法,提升學生對高中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與自主學習的能力,給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一定的關注程度,從而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完成教學目標的培養,確保高中數學分組分層教學能夠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 李靜文.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01):147-148.
[2] 劉紀元.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0(05):37.
[3] 馮秀桃.關于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9(14):69.
[4] 魏慧.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