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吉芬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思維導圖的直觀化、發散化、藝術化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層次性。本文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多處作用,可用于課前預習、課中明確問題、解決難點和拓展閱讀主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較其他教學方法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首先是可以更好地歸納、總結與分析課文;其次是可以凝聚學生們的注意力;第三點是拓展學生們的閱讀范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利用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優勢,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們的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
想要真正實現有效教學,讓學生們在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地環節。但是學生在課前預習絕不是僅僅速讀幾遍課文或者是簡單的生字詞書寫訓練,而是讓學生們盡自己所能理解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思維導圖在讓學生有效預習這一環節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思維導圖的存在首先能讓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框架做出總結,了解課文中每一部分具體講解了什么內容。其次,思維導圖可以讓課文變為一個樹狀圖,樹狀圖中每一部分內容都是文章的核心和重點詞句,學生們在看這些內容是可以很快把握住課文中核心內容的相同情感及行文思路。
二、使用思維導圖明確問題并且解決難點
課中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也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其作用主要能夠帶領學生們明確學習課文時的疑惑和解決課文中的難點問題。在課堂教學時,由于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已經讓學生們進行了預習任務,所以學生們對課文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組成討論小組,分別以自己的思維導圖為依據闡述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可以幫助有疑惑的學生解決疑惑。如果存在小組成員們都有異議的問題或者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便成了課文中的難點問題需要全班同學和教師共同思考并解決。教師在讓學生們組成小組討論之前可以選擇先行給學生提出一個難點問題,讓學生們在說明自己的想法過后可以集思廣益共同討論教師所提出的難點問題。
當學生們組成小組討論過后勢必會產生難點問題,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們一起解決難點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班級黑板上再次畫下一個思維導圖的框架,然后讓全班學生共同說明解決課文中難點問題需要的條件,將其寫在思維導圖中,學生們也可以隨時提出疑問。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導圖的存在會讓學生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最終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共同解決問題。思維導圖通過總結學生們的發言將課文層次化,學生們在閱讀課文時有了條理,自然學習會更加高效。
三、使用思維導圖有效讀寫結合,拓展學生們的閱讀范圍
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有一項重要內容,那就是寫作。而閱讀與寫作是無法分割的,他們相互促進。利用思維導圖還可以讓學生們有效進行讀寫結合。學生們在學習課文時繪制思維導圖可以概括課文的具體框架和寫作順序,學生們在寫作時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中顯示的框架確定自己的寫作框架,再在自己的做種中嘗試添加修辭和細節描寫。同時學生們的寫作也無法離開課外閱讀,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熟練手法,學生們在進行課外閱讀時繪制思維導圖也能很快抓住課外閱讀文本的重點,再將其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的作文更為生動形象。
四、結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教學的內容是他們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技能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又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就是在擴大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成長的效用,也符合學生們的大腦思維模式。讓學生對閱讀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司兆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J].學周刊,202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