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彩玉 鄭仁仁 李鍥石 崔華莉
摘要:近年來,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結合日益緊密,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將傳統文化融入化學教學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方式。筆者主要從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的必要性和途徑兩方面來闡述傳統文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傳統文化;化學教學;課程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而學校是將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下去的主要場所,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是勢在必行的。高中階段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時候接受的思想很可能會影響一生,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最重要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合進去,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也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待中國歷史和文化,弘揚愛國情懷,增強思想道德水平。
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的必要性
1.國家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有著深刻地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與之有關的重要講話,強調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1],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2]。教師要深入挖掘,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并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能感受到化學學科的內在美與獨特之處,認識到化學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新課標對傳統文化融入課程的要求
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這就需要教師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傳統文化作為教學中的重要課程資源,是需要教師將其合理的滲透到教學中的,在上課的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教育、環境意識教育、思想和精神教育融合在教學中。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程內容要結合學科和學生年齡,有機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化學課程在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其獨特的學科優勢,二者相互滲透、密切聯系。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化學知識,將其作為課程資源應用在教學中是有很大的教育價值和意義的。
3.高考對學生能力考查的要求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高考的考試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從重視知識考查轉變為重視能力的考查。應試教育和傳統的高考都只注重知識和分數,考試內容主要是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記憶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確不重視知識的應用與創造能力。針對這些問題,新課程改革強調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生活和社會的聯系,以學生為本,多加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興趣愛好。高考也將考試的重點放在對知識的分析、應用和創新能力的考查上。在這種情況下,深入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將其充分融入化學教學就顯得很有必要。
二、傳統文化融入中學化學教學的途徑
中學化學課堂教學具有滲透性、交叉性和實踐性[4]等特點。教師要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的將傳統文化融入進去。
1.立足于課程的教材內容,尋找傳統文化與教材內容的契合點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教材展開。教師要結合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尋找二者的契合點。比如在講解《銅及其化合物》這一節的內容時,可以用傳統文化來導入。如《本草綱目》有記載,“其黑黃者名雞屎礬,不入藥用……外雖銅色,內質不變”。對其進行分析,雞屎礬指的是堿式碳酸銅或堿式硫酸銅,因為雞屎礬會溶于胃酸生成Cu2+離子使蛋白質變性,所以不能作為藥物使用;最后一句描述的是鐵與銅離子發生的置換反應,雖然外表是銅的顏色,但是里面仍然是鐵,是因為置換出來的銅覆蓋在鐵的表面阻止了反應的繼續進行。這一句話涉及到很多化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先用這一句古文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再將傳統文化知識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在知識解決中設置問題,最后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深入挖掘和分析傳統文化的能力,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并結合教材內容來選擇合適的、優良的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提升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2.面向課外,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延伸至生活中
知識來源于生活,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只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將其延伸到課堂之外的教學和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傳統文化,在無形中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接收和學習。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也可以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傳統文化,不僅能讓其在鞏固課內所學知識的同時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本草綱目》中有,“彼人采蒿蓼之屬,……浣衣發面,甚獲利也”。眾所周知,衣服上油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而油脂在堿性環境下會水解,草木灰質輕且呈堿性,所以草木灰就可以輕易地將衣服上的油污洗凈。給學生講解古人用草木灰洗衣服的典故,借此將其作為課外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其親身體會實踐一下草木灰洗衣服的過程,并探究草木灰洗衣服的原理。將化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可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升生活經驗與社會經驗。
三、結語
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凝聚與結晶,需要年輕一代繼續傳承與弘揚。它也是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在開展高中化學課程的過程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大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多樣性,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中,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能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黃杰,郭小瑜,常芳.習近平傳統文化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J].學理論,2019年(09):160-162.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年01月26日(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4]陳蔚.從傳統文化視域審視師生關系[J].教學與管理,2012年(15):36- 37.
作者簡介
程彩玉(1999-),女,陜西丹鳳縣人,2020級化學學科教學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崔華莉,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學化學教學方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