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英
摘要:受到傳統思想影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時,更多的是將知識點背下來,這就導致學生在對大量歷史知識點進行記憶時,會出現丟落現象,對學生日后學習也有較大影響。學生在知識點的應用方面卻不夠靈活,這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教師想要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尋找新的方法去對學生進行教導,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而思維導圖的應用能有效保證學生提高歷史知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歷史的掌握。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用
引言
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時,教師常常會讓學生采取背誦的方式去掌握歷史知識,這樣將歷史知識單一的進行考核時,學生會知道具體情況,但需要學生將知識進行串聯時,相對的學生會遇到一些困難,不能靈活應用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加強歷史知識記憶,這樣能將所學的歷史知識串聯起來,從而保證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應用,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應用的意義
教師在歷史課堂上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進行教導,這可以有效提高教師對課堂的把控程度。當教師對歷史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發展來告訴教師,哪部分只是不太懂,這樣也有利于教師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講述給學生,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能根據思維導圖情況來靈活調節教學計劃。此外,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去進行教學,還能有效增強學生對歷史體系的掌握程度,以往的歷史學系中,學生只能將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熟悉并指出,但學生不清楚為什么會發生這些事情,什么制度或政策是發生的起因,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去進行學習,很難講知識進行串聯,在之后的考核中也不能將其分析應用,進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強,但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將會有效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在今心考核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將相關知識點進行有效串聯,從而保證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實踐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1.根據思維導圖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去進行教學時,因為學生對歷史事件時間沒有較大概念,因此,很多學生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歷史段知識進行學習,這也會發生一部分學生對教師所講的一些知識不感興趣,從而影響到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教師采用思維導圖去引導學生學習后,學生能夠根據思維導圖去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起因、過程和結果,學生也能明白,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導致最終出現了什么結果。學生理清這些知識后,學生也能根據思維導圖來對歷史知識進行推導,這樣將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保證血汗俄國對歷史課程充滿興趣。
比如,教師為學生講解《秦末農民大起義》這一內容時,如果教師只是單一的為學生講解這一內容,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疑惑,為什么秦朝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被推翻?事件的起因在哪等問題,但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去為學生梳理相關內容時,學生就能明白農民大起義的原因,了解當時的背景,進而提高學生對當時情況的深入理解。當學生對前因后果了解之后,自然也會加強對歷史知識的探索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通過思維導圖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時,可以培養學生自身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思維導圖繪制,這樣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才能有效保證學生思維邏輯的提升,進而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進程。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我國近代史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我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直到解放戰爭這段史實為例來繪制思維導圖。學生繪制的過程中會采用時間軸去進行推進,這個過程中將會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進而保證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程度。教師在引導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之后,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因為學生的側重點不同,設置的時間段事件發生情況也有所差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對其進行講解,這樣能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進一步認知。教師在學生制作出歷史思維導圖之后,也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去進行探討,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此來加以改正,這個過程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根據自身掌握的不足,來完善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邏輯思維能力。
3.靈活運用歷史教材資源進行歷史教學
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去學習歷史知識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方面的歷史知識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樣能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更多的了解。教師在教學時要清楚,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感興趣階段是有所不同的,教師在面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引導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詳細探索。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古代歐洲文明》這一內容時,因為文化差異等原因,一部分學生對這部分歷史知識會出現不感興趣等情況,因此,很多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不熟練,再加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有所差異,這也導致一些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不夠理解。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制造出這部分知識的思維導圖框架,這樣能讓學生對該知識點進行梳理學習,保證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從而確保學生歷史知識學習能力。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時,可以將相關史實中的重點進行總結,這樣就能保證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學生對相關史實的認知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三、結束語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時,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進行掌握,讓學生以時間軸為主要發展枝干,然后將歷史知識串聯起來,以此來加強學生記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并對思維導圖進行講述,還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對思維導圖進行探討,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教師還要靈活地使用教材去進行講解,在學生不清楚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教材知識進行分解,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梳理,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時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加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重視思維導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才能有效保證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從而推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孫勝男.淺析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04):61-62.
[2]李曉曉.淺談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