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英
摘要: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農村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教師既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要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語文知識體系中,閱讀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能夠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寫作素材積累能力和表達自我能力,所以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基于此,本文以家校合作模式為切入點,探究了在農村小學有效開展語文群文閱讀的策略,旨在為廣大農村教師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家校合作模式? ?農村小學? ?群文閱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質量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農村小學師資力量短缺,思想觀念落后,以至于農村小學群文閱讀現狀令人擔憂。沒有好的教育資源,就限制了學生的全面成長,也阻礙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群文閱讀能夠深入開展,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通過群文閱讀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向學生推薦一些好文章,并把這些文章放在一起,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找到相應的文章。在學生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閱讀文章并思考,最后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使得教師的教育觀點與學生的思維方向達成一致。這是一種新型的閱讀式教學,也是提升農村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1.增加了閱讀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一節課中了解到好幾篇文章,從閱讀量上來說,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能力上來說,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寫作素材。通過多文本、多角度、多范圍的閱讀拓展,教師為農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基礎,學生也在群文閱讀模式的引導下,漸漸產生了閱讀興趣,擴大了閱讀量,保證了閱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這也為他們的寫作指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
2.訓練了閱讀速度
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由以往的一節課只能學完一篇甚至半篇文章的閱讀,轉變為可以通讀好幾篇文章,并在閱讀中掌握字、詞、句的用法,還能總結概括文章主旨,從問題中尋找閱讀內容。在做題的同時,學生可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延伸對知識的使用。從單篇的碎片化閱讀到多文本的整體閱讀,不僅要求學生在多文本中收集有用信息,鍛煉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還提高了農村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豐富了信息量。
3.強化了閱讀理解能力
農村學生由于受到家庭因素和學校教育的局限,閱讀能力不高,而群文閱讀教學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豐富體驗,激活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了閱讀的整體質量。尤其是在一個議題的引導下,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二、農村學生閱讀存在的問題
1.教師不夠重視
在農村小學教育中,由于父母在家的時間較少,學生缺少隨時的管理教育。同時,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平時課堂學習的知識都無法完全掌握,也不愿意參與群文閱讀。不僅如此,部分教師認為群文閱讀教學不適合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認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最終目的,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把成績作為重點,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還是以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主,并且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習題,導致學生沒有時間開展群文閱讀。
2.學生興趣不濃
在農村教學環境中,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督促,而家里的老人對學生的學習無能為力,所以放學后,學生基本處于無人管教的狀態,對教師布置的任務和作業比較敷衍,也無法靜下心來閱讀。同時,由于教師的教學比較死板,學生無法感受閱讀的樂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3.教學硬件和軟件缺失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常常會發現一些能夠幫助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影像資料,而這些影響資料需要多媒體設備的支持。但是,由于農村學校缺少相應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無法在教學中將這些影像資料播放出來,導致學生無法通過看和聽了解并感受直觀的語文知識。不僅如此,由于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學生一般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是機械式地學習和記憶知識點,無法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也無法開闊學生的視野。此外,學校的圖書館書籍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有些落后地區的學校甚至沒有圖書館,即使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適合的閱讀書籍,在當地書店也無法買到,導致學生的閱讀資源缺失,無法有效提升閱讀能力。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群文閱讀成為一種奢談,學生也無法通過群文閱讀提高閱讀水平。
三、家校合作模式下開展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激發學生群文閱讀興趣
對學生來說,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才會在課堂學習中主動探尋知識,參與群文閱讀教學。因此,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同學們進行討論。同時,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愛好興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針對性地向每個學生推薦適合的文章閱讀,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幫助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彌補自己的不足。
此外,作為課堂學習環境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一些小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并把每組的討論結果與其他組進行對比,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2.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閱讀
家校合作模式是指,不論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堂外,學生都要堅持群文閱讀,從而在閱讀中形成創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學生閱讀時,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對學生的閱讀做好啟蒙工作,再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寫作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閱讀的知識體系上,教師可以教會學生使用多種閱讀方法,可以是朗讀,也可以是默讀。不僅如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發現文章的美妙之處,這往往也是文章的文眼與中心。這樣一來,學生通過長時間的閱讀,能夠深入理解文章,更好地鑒賞文章。
此外,家長對文章的理解沒有教師專業,無法教給孩子太多的方法,但正是這樣,家庭教育才顯得更為重要。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如果不經過復習鞏固,遺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家長要積極鍛煉孩子的群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向家長推薦書籍,要求家長督促學生根據白天學習的內容進行針對性閱讀,幫助孩子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家長還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閱讀,通過閱讀文章尋找共同話題,并將結果反饋給教師,助力教師更好地開展群文閱讀式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四、結語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中,使用家校合作模式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教師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實際開展群文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炳.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0(36).
[2]曾睿.立足現實,培根鑄魂——基于靖遠縣農村小學語文高年級群文閱讀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7).
[3]鞏盼迪.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必要性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31).
[4]孫穎.群文閱讀在農村小學語文中的探究與應用[J].學周刊,2017(36).
[5]李玉香.農村小學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18).
[6]阮烏笑.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讀寫算,2019(3).
[7]李用明.淺談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實施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7).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家校共同構建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317。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自治州和政縣灑拉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