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娟
摘要:小學高年級是學生初步培養習作技能的重要階段,然而農村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狀令人擔憂。相比于其他教學,群文閱讀更偏于現代化,有利于習作教學的開展。基于此,本文探究了農村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與習作教學的路徑,希望為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 ?高年級? ?群文閱讀? ?習作教學路徑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現狀
1.受環境局限,無法增加學生課外閱讀數量
當今大部分農村語文教師會因為教學環境的原因,無法在教材以外的領域為學生增加閱讀量,無法讓學生學會語文學習的方法,更無法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2.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無法銜接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是分開的,沒有進行系統整合。然而,教師只有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較為系統的銜接,讓課內外的文章內容互相補充,才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如何整合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資源,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3.教師很少指導課外閱讀
處在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雖然心智逐漸成熟,但是養成自理自覺的學習習慣仍然比較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在口頭上布置一些課外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沒有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在這樣的條件下,大部分學生只是漫無目的地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無法真正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二、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
1.教師方面
(1)沒有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受環境影響,教師無法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進行進一步拓展。例如,《新課程標準》要求已經進入第三學段的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數量不可以少于100萬字。經調查發現,僅有22.3%的學生可以達到這個閱讀要求。可見,教師的習作教學任務沒有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會對習作教學效果造成一定影響。
(2)教師的習作指導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第一,對習作的審題指導不夠重視。審題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處于首要地位,審題不清,就無法寫出好的文章。
第二,缺乏指導。有調查結果顯示,在寫作遇到瓶頸時,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會積極向教師請教。在課堂觀察中筆者發現,大一部分教師并不參與學生的寫作過程,過程指導也是直接忽視的。
2.學生方面
經調查發現,在進入高年級后依舊沒有形成較為良好的寫作習慣,是造成學生寫作“難”的罪魁禍首之一。在高年級小學生中,每天寫日記的僅占12.6%,其中有26.5%的學生完全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其余的學生只是偶爾寫一寫,都無法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阻礙了學生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農村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路徑
1.將群文閱讀與習作教學結合起來
因為地處農村,受到環境影響較為嚴重,學生無法拓展更多的課外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將課內外閱讀與習作練習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探尋寫作手法,拓展寫作案例,將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寫作中,促使學生帶著習作中的題目或問題去看待自己的課外讀物,實現有目的的學習。
2.在有限的環境下,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條件
在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如開設圖書角,或以給學生講故事的形式對學生普及課外讀物。
新的閱讀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好的習作練習可以使學生帶有目的性地閱讀,從而在習作、閱讀兩個方面達成共贏。所以說,只有讓學生完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重大轉變,才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聶明明.艾斯納教育鑒賞與教育批評理論在小學作文評價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2]司巧蓮.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學生想象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7(15).
※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學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TS(2019)LX290。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