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珂珂 沈聞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現代化,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概念代表了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它帶來了傳統產業的重大變革,也為教育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互聯網融入教育體系為知識多元化提供了機遇,語文學科的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打破傳統,開發一切資源重新尋覓教學的新方式。文章闡述了互聯網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提出了如何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化手段進行全面優化教育。
關鍵詞:“互聯網+”;中職語文;教學創新
引言:在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資源日益豐富,但如何讓學生有效地吸收和利用教學資源,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努力。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職業教育日益發展和完善,中等職業教育和課程改革也在進行之中。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改進教學方法,通過網絡技術的支持,豐富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使課堂教學方式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審視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特點,教師思考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積極運用互聯網上相應的信息和網絡技術,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和學生的全面語文素養。
一、互聯網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影響
1、互聯網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互聯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廣泛的交流和學習平臺,教育網站、互聯網教育論壇、教育博客等,讓全國教師可以構建高質量課堂,熟悉不同的教學模式,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并參與實時交流,對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評估分析。互聯網為學習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互聯網上的信息是豐富的,在學習過程中使用了這樣多種多樣的圖像、文字和音像資料。這使教師有更多機會獲得教學資源,教育網站在網絡教學中進行數字化資源分類,有效管理,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源。
2、傳統課堂缺乏師生互動交流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忽視了學生學習觀念的拓展。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無法應對學科知識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因此很難深入挖掘作品所蘊含的藝術價值,更難深刻理解內容所蘊含的精髓。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很容易產生厭倦,因此他們對語文學科失去了興趣。此外,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繼續遵循傳統的教學理念,關注他們的教學方式,既不能滿足當代優質教學的理念,也不能滿足當代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3、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佳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然而,興趣需要培養,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適當的引導他們進入學習情境才是最重要的。由于其本身對語文學習興趣不大,語文教師設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形式是很重要的。當然,興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所以教師必須設計每一節導入教學,使他們總是對課程學習感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把你所教授的知識當作一門有趣的學科,讓盡可能多的年輕人夢想幸福一樣,在這門課程中充分創造,能成功的做到這一點是值得驕傲的。”
二、互聯網環境下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
1、利用互聯網實施翻轉課堂
互聯網上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在課堂上實施逆向教學提供了條件,教師根據任務法組織課前自學。首先,教師發送錄制的微課、學習指導案例、工作清單、輔助學習材料、考試問題和網絡平臺相關知識網頁的鏈接。在課堂上,教師就提出的問題向學生提供反饋,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合作和分享,專注于解決問題。在“以學為本”的課堂上使用這種倒置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其優勢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當學生面臨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們會專注于課堂上的學習活動,聽取老師的解釋,提高學習知識的相關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在反向課堂教學模式下,學前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參與度,提高學生自主調查和學習的能力,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新課程改革三維目標教學中學習方法的培養。
2、應用互聯網技術教學資料整合
在教學中,應用較豐富的教材,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知識有了豐富的基礎前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收集相關教材進行課前準備,教師在現階段對學生獲取信息的做法進行研究,可以發現一般來說,學生更廣泛地接受視頻信息和照片材料,這可以迅速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許多學生對觀看電影感興趣,電影中經常出現與語言教學內容相關的元素,而教師應該了解這一點,根據學生們喜歡的熱門影視,找出與語言學習有關的片段和內容,并將元素引入課堂,學生才能真正感興趣。這一優勢不能被傳統的書目資料所取代,事實上,互聯網產生的動態知識,更有助于信息載體的收集和使用,以及接收者對其的吸收和感知。教師對互聯網技術的合理利用將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一優勢,實現教材的整合。
3、利用課后作業提高反饋效率
課后任務不僅是強化和鞏固課堂教育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它也是測試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上教師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依據。因此,對學生任務的監督檢查是提高學生任務質量和教師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傳統教育中,監督、檢查和任務糾正必須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執行備課任務,有時對學生任務的反饋不是很及時。班級監督任務的效率不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誤。因此,迫切需要有更有效的手段幫助教師完成課后任務的監督、檢查和糾正,從而提高教師任務糾正的效率,促進解決問題的及時性。
結束語:總之,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中的充分運用,它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設施,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實現了書籍內容的延伸和擴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整體教育水平。在實際教育中,我們需要從三個角度來審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教師教育、課堂課程建設和學生學習。在教師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獲得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課堂建設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有趣,從而吸引學生參與。此外,通過互聯網上的相應材料,還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學生參與的形式,提高參與感。
參考文獻
[1]李小敏.“互聯網+”環境下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
[2]張桂榮.淺析“互聯網+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影響[J].中國培訓,2020.
[3]曾衛和.互聯網時代下中職語文教學的思考[J]科教文匯,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