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要:隨著新課程內容不斷被改革,國家對加強學生教育工作中的德育教學也愈發重視。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對外界各個因素的抵抗能力弱,容易受到影響而造成心理誤導,而且該時期的學生就有較強的模仿能力,班主任作為指引者,對糾正學生對事物的錯誤認知、提高其綜合素質應當懷有以身作則的工作態度,給學生帶來表率作用。班主任還需緊抓實際社會的變化趨勢和時代特色需求,合理規劃教學時間,貫徹落實德育工作的多方面要求,從而加強德育工作效率和實際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 ?初中班主任 做好德育工作 思考
引言
學生的各項活動大多是以班級形式出現的,班主任自然而然成為德育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該真正將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使命,關注每一位青春期學生的成長,立足于新的教育時期,實施創新性的德育管理措施,有條不紊地促進班級德育工作順利展開,真正讓學生在知識、道德、人格上都能得到提升和培養,促進每一位初中生全面發展,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現狀
(一)德育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初中生已經和過去不同,學生能夠從多種渠道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且思想也更加成熟和復雜。初中生還處在青春期,他們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然而很多班主任對他們采取的道德模式仍舊以過去的方式為主,直接進行批評。學生聽不進去的情況很常見,還有的學生對老師的指導感到反感,甚至產生了抵觸的心理,主要是班主任教育知識還有心理知識缺乏所導致的。初中班主任在學校所學習的心理學的知識較為寬泛,真正在帶班的時候自身掌握的技能還有知識很難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并且在教學的時候也沒有提升自己,使理論和實際相脫節。
(二)德育工作沒有因材施教
初中學生的性格、生活環境和認知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從實際出發,沒有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實施德育期間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靈活處理,做到因材施教。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學生初中階段,加強德育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學生處在青春期,心智不太成熟,往往做事不計后果,不能認識到事物的嚴峻性,總是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而德育教育的開展,可以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先加強學生的道德培養,才能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更輕松,班主任需要下大功夫,這樣初中學生很容易感同身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重視道德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學生引導其健全人格魅力。
(二)有利于傳承民族精神
大多數初中生剛經歷過小學,心智可能尚不成熟,而且處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極重,在遇到事時不知如何解決,容易意氣用事。在這個階段中,加強德育教育是極其有必要的,而民族精神的傳承也與德育教育有些很大的關系,在傳承優秀文化方面,初中生也義不容辭,這就需要初中生及時了解傳統文化,班主任及時傳播優秀文化知識,與德育教育相結合,雙管齊下,引導學生了解優秀文化,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精神,進而達到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德育教育的雙向發展,推動學生自身良好發展。
三、新時期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健全制度,形成班風
展開德育工作,班主任應該努力健全班級管理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通過班級規章制度的確立,對學生的行為和習慣做出具體的要求,才能真正讓每個中學生在高雅、整潔、文明的班級環境中健康成長,讓他們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班主任要發揮班級民主,集中全班學生的聰明才智,讓他們對班級中各項具體常規管理要求進行統一制定,例如課間操、紀律、衛生、著裝、儀容儀表、手機使用情況等,做到對每個學生嚴格要求,在發揮班級民主的過程中,更能夠易于學生接受,自覺接受班級規章制度的約束,在自我管理中,讓每個中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并且在班級中養成你追我趕、努力學習的好風氣。
(二)基于學生心理狀態,創造健康成長環境
當代學生在方便快捷的生活當中,多元化的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學習環境和道德的培養方式,因為獲取課件視頻極其方便,教師們僅僅利用課件,觀看視頻來進行德育教育,潦草了事,這種方式不能深入學生內心,不能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這樣很難形成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對學生的人生發展也是極其不利。而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們心理極其敏感,需要對周圍事物保持好感才能認真對待,而作為班主任,及時進行德育教育,注重學生道德的培養,保護學生的心理狀態,從這一方向入手,要及時走入學生的內心,聆聽學生的心理態度,關心和愛護學生,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做彼此的聆聽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三)將德育工作與生活實際接軌,擴大教育范圍
學校和班主任應當清楚,學生除了是在教學課程內學習知識的主體,更是社會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此,能夠將校園德育教學活動理解成為直接的教學方式,而把學生通過接觸社會環境以及家庭生活獲得的德育教育內容作為間接的教學方式。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組織德育教育工作時,應當更可能地將學生在社會環境中或者家庭環境中形成的心理特征參考到其中,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準確分析、巧妙設計與內容涵蓋,來完成富有多元化特色的德育教學形式,使得德育工作與學生實際接觸的生活背景相融合,擴大德育教育的范圍。例如,初中班主任可借助微信等能夠實現實時溝通的工具,并依據學生所生活的不同區域,和其監護人及時溝通,從而對學生德育教學的工作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和設計。這樣能夠使得學生不但能夠從學校獲得德育教育,還能夠與家庭和社會的德育教育工作密切地銜接起來,有效地增強德育工作整體的實效性。
(四)豐富開展的德育活動類型
初中生參與實踐活動,既能有親自體驗的機會,同時還能夠在體驗和觀察的過程中收獲很多真情實感,進而促進他們情感的豐富。并且在開展社會實踐的時候,學生可以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鑒于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就要為學生組織一些比較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受到道德熏陶。比如在學校,教師一直提倡勤儉節約,但是對于在物質豐富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生而言,他們對節約無法理解。為此,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博物館,了解物質匱乏年代人們的生活;或者組織學生觀看電影,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影視資料了解過去人們艱難的生活,加深學生對勤儉節約的理解,讓勤儉節約的意識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當中。
[1] 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實現德育滲透
初中生會在無形之中對教師產生一種信任感,教師的行為會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出發,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形象。教師只有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思想道德素養,并根據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才能夠更有效地培養學生。
結束語
德是教育之本,也是為師之基。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班主任應該將班級作為教育學生的主陣地,尊重每一位學生,理解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體現學生的班級主體地位,真正做到與學生真誠溝通,積極交流,真誠教育,從細微的小事做起,實現事事在育人。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緊繃德育教育這根弦,促進中學生全面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黃琦琦.言傳身教——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6):42-43.
[2]鐘偉權.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方法及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0(16):23-24.
[3]韓林波.有關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及融入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課外語文,2020(12):141-142.
[4]黃磊.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9(12):102.
[5]李之林.關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