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鴿
摘要:可視化教學是一種運用可視化技術手段組織學習的有效方式,可以將不可見的思維顯性化并且加以完善。可視化教學有許多形式,本文探討了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這種可視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謀篇布局能力的原則和實施方法。
關鍵詞:可視化教學;思維導圖;寫作
可視化教學是一種運用可視化技術手段組織學習的有效方式,實踐證明,這種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模式日益超出技術的范圍,并在理念、思想等方面深刻影響著學校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嘗試把可視化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取得了突出效果,在實踐和理論上都豐富了可視化教學的理論。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開展的情況下,可視化的教學觀念給寫作教學提供了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案。通過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利用可視化教學中的思維導圖這種形式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一、思維導圖可以調動學習寫作激情
作文是中學語文教學重要內容,寫作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載體。但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學方法的陳舊,教師缺乏創新,大多沿襲傳統教學方法,強調從范文中找模式,重復練習,忽視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二是學生缺乏寫作的動力,只是把作文當作完成語文學習的必選項看待,根本無從做到通過作文教學,關注生活、構建個體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借助這一新興技術手段提高寫作教學水平,讓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在作文課堂我大膽采取了可視化教學模式中思維導圖這樣一種教學形式,鼓勵學生首先把他們自己的想法通過圖示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他們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以班級、小組或個人為分析或對比單位,以教學案例的形式記錄在運用可視化手段開展寫作教學方面的具體經驗和實際情況,進行積極的反思總結,取得較好效果。
二、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作文構思能力
學生害怕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不是“不愿寫”,而是不會寫。青春期的孩子,思想活躍,正像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的那樣,隨著年級的升高,青春期學生的抽象思維即概念思維能力日益提高,他們善于思考,竭力要搞清事物的真想,具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在班級教學中筆者也發現,孩子們對于作文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有些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們在“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雖然有想法,但是邏輯層次不清楚,語言表達不順暢。這都需要老師給予針對性地指導。
作文教學中,我嘗試采用可視化的教學模式開展作文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上面這一副圖是一位學生在寫作《蛻變》這篇作文時畫的。從圖上可以看出,學生對開頭、結尾及作文主體部分的設計非常合理。素材的選用也十分契合思路。后來作文寫出來以后,也非常的理想。
這是另外一位學生在寫作《蛻變》這篇作文時的思維導圖。可以看出,學生對文章結構有較為合理的安排。素材的選用也十分到位。作文寫出來以也非常理想。反觀該生之前作文,一直有思維不清晰,邏輯稍顯混亂等情況,在運用思維導圖之后,不僅幫助學生克服了對寫作的恐懼,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作文構思和寫作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
綜上所述,運用思維導圖,關注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寫作的心理過程,幫助師生較為熟練地運用多種可視化學習策略來參與學習,有效掌握學習內容,形成強有力的思維、想象、觀察能力與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