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玲
摘 ?要:當前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先進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全面滲透和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不僅能有效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徹底點燃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有效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鑒于此,本文針對新時期以支架式教學策略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創新路徑展開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2-0031-02
【Abstract】At the current stage,the various task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from the education circle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e advanced scaffolding teaching strategy is fully penetrated and applied to all aspect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nese learning,and thoroughly ignite the enthusiasm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or Chinese learning,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subjects Core literacy. 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path of using scaffol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Scaffolding teaching;Primary school Chinese;Core literacy;Promotion strategy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延展和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在積極追求創新和升級。傳統語文課堂教學較為乏味、枯燥且單一,通常都是“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無法得到充分激發,學生們的語言思維、理論知識、運用能力、文化傳承以及道德情感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較為差強人意。教師采用創新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則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和窘境。小學語文支架式教學策略通常泛指:教師借助一定學習任務與問題的布置、分解與延展,以及在各種不同學習情境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或者團隊探索去共同學習與研究某一語文閱讀篇章或者重、難點知識的教學過程。教師首先為學生構建各類優秀的教學支架,學生們在教師所設置支架的幫助下逐層遞進地展開語文學習,最后逐漸撤除支架,完成獨立自主語文閱讀與寫作等重要環節的升華與拓展,進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整體效率與質量。
1.新時期支架式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支架式教學策略能夠點燃小學生語文學習熱情
在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境下,教師采用創新意義十足的支架式教學理念與策略開展語文課堂教學,首先能夠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為學生創建一個優質化語文學習空間。教師采用多元化、豐富化、趣味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與手段,能夠徹底點燃小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和提升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意識。在支架式教學策略的滲透與應用過程中,教師為學生精心提出一些問題與教學任務,提前搭建好各類支架,引導學生進入豐富多彩的文本世界,不僅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定的語文學習自信心,而且能夠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不同需求幫助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各類語文知識重、難點,進而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構建能力與自學能力。
(2)支架式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語言思維
客觀而言,支架式教學理論能夠為新時期小學生語文學習進行“把脈”,教師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性格特點,在學生頭腦意識最近的發展區創設支架和基地,讓學生思維更加敏捷,思路更加清晰,學習速度在各種優質支架的輔助與引導下全面提高。比如說,班級中某些學生的語言能力較為落后,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為其搭建一定的支架,提出相應的優質教學問題,創設合適的語言情境,使這些學生在教師所建構的優質情境和氛圍中充分激發語文思維和學習潛能,加強師生交流與生生合作,敢于表達和描述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進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語言思維水平,讓自身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3)支架式教學策略能夠讓語文教學更加深入化
除了上述兩大重要作用之外,支架式教學策略還能夠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深入化,進而讓小學生有效培養自身道德情感、文化意識與家國情懷等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采用支架式教學策略開展創意十足的語文課堂教學各類活動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提問教學、角色扮演……事實證明,在各種各樣的創新化、科學化教學方式與手段影響下,小學生的知識獲得技能與語文實踐能力都能夠得到迅速提升。并且教師還能夠結合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深入性、延展化、互動式全新教學,開闊學生視野,讓小學生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獲得更加豐富的語文學習經驗。
2.支架式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創新方式
(1)教師以生為本構建語文知識不同層次的腳手架
當前階段,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想要借助支架式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首先就必須早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為學生搭建出語文知識不同層次的“腳手架”。讓學生能夠跟在教師所設置全新語文學習空間中“自由的翱翔”。在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下,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會采取“由淺入深、由難到易”的層次性教學來設計進行按部就班的遞進式語文教學。雖然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但學生們必然會缺乏一定主動探究和自我學習意識。只有在教師指導、帶領與關注下才能夠積極地學習。教師倘若不督促與提醒,學生們的懶惰心理立即展示出來,這種教學情況顯然不利于學生自身語文思維的發展。教師在采用支架式教學策略時,其自身已經不再占據教學主體地位,更多是扮演一個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起到引導與輔助作用。教師為學生們提供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細小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腳手架”一步一個腳印地攀升,進而達到高峰,獲得優質的學習成效與成果。這種支架式教學策略不僅可以為學生樹立信心,而且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優秀的語文自主學習體驗感與成就感。舉例說明,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司馬光》一課的支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個“支架式問題教學”引導環節,逐層遞進,步步深入。具體來講,在教學導入環節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提出幾個“猜謎語”問題:同學們,老師提出幾個趣味謎語,看看誰知道答案。1.這個同學挺馬虎,同字丟掉一小豎,打一字。(司)2.元字掉在框框里,打一字?(園)3.犬字上面兩張口,打一字(哭)。顯而易見,學生必然會對謎語設置產生較為濃厚的求知欲與參與興趣。接下來在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后,學生們已經對本課三個較為重要的生字有了初步理解和認知。教師開始順理成章地引入本節課的正式教學。在支架式問題設置的第二步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自主閱讀,并且提出如下幾個問題:同學們,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如果換作是你,你會選擇用怎樣的方式去實施救助?在學生們進行自主閱讀與理解之后,教師和學生展開一定的交流、互動與溝通,并且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常規化文本講解。在教學尾聲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優秀寫作任務:這篇課文的閱讀學習給予你怎樣的教育和啟示?請用短暫的文字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實事求是地講,在這種創新意識十足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影響下,小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主動權始終能夠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在教師各種問題設置與支架構建過程中,學生們并沒有“被動式”地去接收各類語文知識,而是通過自主學習循序漸進地找到各個問題的答案,進而圓滿達到語文課堂教學預期目標,有效培養了自身語言思維能力、文字運用能力以及文化傳承和道德情感等多方面核心素養,可謂一舉多得。
(2)教師創設優質化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
興趣,對于任何一門學科而言,無疑都是一名最貼心、最負責的“老師”。小學生普遍年齡較小,并且對于任何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與探究欲。但有時學生們注意力無法達到高度集中,也會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各種“溜號”行為。鑒于此,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技術以及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支架式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建一個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語文教學情境,進而點燃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其中。在支架式教學理念和策略中,也涵蓋著“進入情境”這一重要環節,并且語文作為一門理性與感性完美融合的學科,自身具備充足的可探索性與趣味性。小學生精力充沛且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巧妙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結合多媒體設備必然能夠獲得學生喜愛和支持。舉例說明,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趙州橋》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精心準備一個“中國橋梁史”的微課小視頻課件——將中國自古以來的橋梁建筑史進行細致化的剪輯與整合,讓小學生們立體化、直觀化地感受到中國橋梁建設的高超技巧與精湛水準。并且教師需要在視頻內容中重點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我國橋梁專家們在各類經典橋梁建筑中所展示出的“大國工匠”精神。比如說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東海大橋以及讓全世界驚嘆的港珠澳大橋等。進而讓小學生在視頻觀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愛國主義思想與家國情懷,對祖國的繁榮發展和“大國工匠”精神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并且發自內心地由衷產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接下來,教師回到本篇說明性較強的文章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可以在支架構建的問題設置過程中提出一系列問題:課文閱讀之后,你覺得趙州橋具有怎樣的獨特之處?為什么說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這座橋展示了怎樣的勞動人民智慧結晶與橋梁建造技術?對于在視頻觀看過程中,新時期我國的港珠澳大橋這一宏偉橋梁建筑,你想表達怎樣的個人看法與觀點?等等。通過問題設置的延展與深入,教師也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愛好與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進行問題討論、探究與交流。小學生們必然會在這種輕松、自由、愉悅的語文學習環境中激發語言運用能力,開闊個人視野,加強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并且在多媒體微課教學輔助下學到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豐富知識。進而更好地理解與感悟文本內容,有效培養自身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3)教師應做好語文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評價總結
在教師全面利用支架式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結束之后,教師還必須要充分做好教學反思、教學評價和教學總結。尤其是針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是在整個支架式教學策略中一個極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環節。具體來講,支架式教學的效果評價可以主要涵蓋三方面內容,教師評價、學生個人評價以及學習小組對個人的評價。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模式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的具體語文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進行細致化掌握與綜合化評定,進而查缺補漏,對支架式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進行相應調整、更新和完善,最終形成師生共同進步。比如說,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古詩三首》的支架式教學課后評價環節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我學習能力和不足之處進行評定,也可以讓學生所在學習小組其他成員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例如,“某某對本次小組合作學習期間所作出的具體貢獻與合作中的優秀表現”。最后,結合教師評價形成對該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綜合評定。這種評價方式不僅公正、公平、客觀,而且實用性與時效性極強。教師在收集和整理學生們的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之后,再做出未來支架式教學策略的全面升級,必然會讓語文課堂教學的支架式模式更加與時俱進,更加行之有效。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境下,以支架式教學策略提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反思,積極尋找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與方法,力爭讓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黃傳琦.基于支架式教學的小學語文審美能力培養[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2]黃劍景.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06).
[3]余江慧.例談小學語文寫作支架的教學設計[J].新課程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