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崇會
摘要::高中政治中融入法治教育,是培養青少年法律意識的關鍵舉措,在法律普及的現代社會,法治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要求政治教師首先需要自身具備完善的法律知識,加強自身法治教育的培訓的頻率,從而更好的為學生輸出法治知識。其次教師在日常政治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優化已有的教學方法,讓政治課堂各個環節銜接的更加緊密,提高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最后通過教師將多種法治材料引入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加強法治教學的力度。
關鍵詞: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通過開展法治教學,能夠降低青少年犯罪的頻率,相應的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和諧的社會主義建設。政治教師要深刻的了解到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加強教學力度帶動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積極性。學生通過不斷的深入了解法治知識,能夠用法治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問題,從而形成正確的判斷能力,通過約束自身的行為和習慣,做一個具有強烈法律意識的社會人。
一、加強政治教師的法治教育培訓
教師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最為尊敬的主導者,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完善自身的法治體系,不斷提高在法治學習中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潛移默化當中養成嚴謹的法治意識,從而在面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才可以靈活的運用法治觀念傳遞法治思想。政治教師要從內心根本上掌握法治教學的觀念,確保在課堂法治教學中,能用正確的法治思想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法治知識,幫助學生意識到法治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能以教師為榜樣,將法治觀念更好的運用在生活和學習當中。
例如,在教學“政府的權利:依法行使”的課堂內容之前,政治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的掌握教材那內容的實際含義和教學意義,教師利用相關圖書加強自身法治知識的學習,同時運用互聯網中的培訓課堂,不斷的完善現有的教學思想和法治意識,從而提高自身對法治學習的素養。這樣,在接下來開展實際法治教學活動中,教師才能夠靈活的應對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以法治的思想更好的進行政治學科的學習。通過教師不斷優化自身的法治體系,能夠切實的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提高學生在法治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二、優化法治教育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政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通過照本搬抄的方式將教材內容灌輸到學生的知識體系中,整體的法治課堂枯燥、無趣,不能夠很好的帶動學生對法治知識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政治教師要加強在法治課堂教學形式上的改革和創新,盡可能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法治課堂變得活躍和輕松起來,幫助學生在愉悅、歡快的教學環境中,更好的探索和吸收法治知識。通過不斷優化法治課堂的教學方法,還能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師的法治課堂教學水平。
例如,在教學“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的教學內容中,政治教師首先通過問答的形式提問“法治國家人民具有哪些權力”“人民怎樣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等開放性問題,接下來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獲得問題的答案,有效的發散學生的法治思維,提高學生參與本節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加以肯定的同時,擴展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完善對本節法治課堂學習的知識架構,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法治理論知識的概念。
三、拓展法治教育課堂的教學資料
固定的法治教材都是提前編制好的,其中的一些案例跟學生的實際學習時間有一定距離,教師要深刻的了解在法治課堂教學中時效性的重要作用,從而通過多種渠道擴展教材內容,提高教材內容與當下社會現象聯系在一起的時效性。通過政治教師有效的拓展教學資料的形式,能夠讓法治知識更加全面化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效的降低了法治理論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在學習法治知識的時候,更好的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提高學生在法治課堂學習中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內容時,政治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詢教學資料的形式,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法治課堂的學習當中。在這一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合理的進行問題設定,讓學生圍繞問題主體,積極的展開思考和查閱,擴充對問題的解答方法。在本節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有機的引導學習拓展學習材料的形式,有效的豐富了現有的法治教學內容人,幫助學生以更加發散性的思維投入到本節課堂學習當中,有利于學生運用法治眼光更好的解決現實問題。
總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課堂,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促進學生更好的履行社會中的責任,以及運用法治知識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不受到損害。需要政治教師加強對自身法治能力提高的次數,通過不斷的提升法治知識,更好的對高中學生進行教學。通過在實際政治課堂教學中,通過豐富法治教學內容,以及拓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高法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法治學習體驗感,促進學生形成全面發展型人格。
參考文獻:
[1]馬志忠.談談高中政治課程中如何融合法治教育[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131-132.
[2]馬秀梅.探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J].家長,2021(26):115-116.